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二版)
内容简介
[
本书第二版结合《民法总则》和“编纂民法典”的*新进展进行了全面修订,选取理论和实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删除**版3个专题,新增9个专题,充实1个专题,合计23个专题,按照导论、侵权责任构成论、侵权责任分担论和侵权公平责任论的“1+3”四编的体例展开。本书适合作为硕士研究生“侵权法”课程教材和参考书。读者可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免费学习本书配套慕课《侵权责任法总论:“侵权责任法专题讲座系列”**辑》和《侵权责任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作者简介
[
王竹,男,1981年生,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侵权法研究所副所长、世界侵权法学会执委会秘书长。1999—2009年相继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民商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赴我国台湾地区东吴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求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部访学。在《法学研究》、Chicago-Kent Law Review等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项、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2项,独著《侵权责任分担论》《编纂民法典的合宪性思考》《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合译《美国侵权法:实体与程序》。
]
目录
导论专题一 《侵权责任法》立法程序合宪性与“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的宪法意识研究一、“民法典”分编起草模式是产生过程性违宪风险的背景性原因二、《侵权责任法》的“非基本法律”地位与立法程序的合宪性三、中国式“民法典”的确立与立法结构的合宪性四、应该加强“民法典”分编起草过程中的宪法意识专题二 实质意义上侵权法的效力判断方法与立法展望研究一、《侵权责任法》对实质意义上侵权法的体系影响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基本类型三、实质意义上侵权一般法的内容确定四、侵权特别法的效力判断规则五、《民法总则》对实质意义上侵权法的影响六、未来实质意义上侵权法的立法展望专题三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编纂背景与结构调整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编纂背景二、建议“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独立成章三、建议确立“责任构成与责任分担”章四、建议删除“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章五、建议新设“侵害人格权益的侵权责任”章六、建议“使用人责任”独立成章七、《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应结构调整建议侵权责任构成论专题四 我国侵权法上使用人替代责任的谱系化建构研究一、我国侵权法上使用人替代责任的体系变迁效应与主要问题二、我国侵权法上使用人替代责任的理论基础三、我国侵权法上使用人关系的谱系化建构方式四、我国侵权法上典型使用人替代责任的谱系化建构五、我国侵权法上非典型使用人替代责任的法律适用专题五 劳务派遣工作人员的侵权责任研究,一、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对外承担替代责任的法理基础二、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对内*终责任的分担规则三、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对外责任的分担规则四、“不真正补充责任”在侵权法上的确立与扩展适用专题六 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发展阶段研究一、“趋同进化”阶段:1986年《民法通则》原发性的“产品质量责任”二、“杂交育种”阶段:1993年《产品质量法》改造后的“缺陷产品责任”三、“基因遗传”阶段:2009年《侵权责任法》对“产品质量责任”的延续与发展专题七 缺陷产品营销参与者责任研究,一、缺陷产品营销参与者责任体系概述二、产品质量担保者责任三、虚假广告责任四、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五、《食品药品纠纷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主要问题与适用建议专题八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侵权责任研究一、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侵权责任在体系上的独立性二、医疗机构说明义务的类型与履行方式三、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侵权责任的构成四、作为知情同意原则例外的医疗机构紧急专断治疗专题九 产品责任对医疗机构和输入不合格血液致害的准用研究一、医疗产品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上的确立与体系结构二、医疗产品责任的一般规则三、医疗机构就缺陷医疗产品致害准用产品销售者责任规则四、输入不合格血液致害准用缺陷产品责任规则专题十 不动产设施设置缺陷责任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二、《侵权责任法》第86条第1款的适用范围三、《侵权责任法》第86条第1款的立法遗漏与立法扩展四、《侵权责任法》第86条第1款涉及的责任人及其适用的归责原则五、《侵权责任法》第86条第1款中的侵权责任分担规则专题十一 赔礼道歉民事责任方式的源流、承担与执行研究一、赔礼道歉作为法律责任方式的源头是1957年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二、赔礼道歉作为民事责任方式在《民法通则》上的确立过程三、未来民法典应该坚持将赔礼道歉作为民事责任方式进行规定四、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承担五、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执行侵权责任分担论专题十二 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原则研究一、《侵权责任法》上的“相应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规则类型化二、《侵权责任法》上适用规则不清晰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规则三、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规则对分配正义的实现方式四、构建三元化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原则体系五、对《侵权责任法》上适用规则不清晰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规则的理解六、侵权责任分担原则与侵权责任分担形态的对应关系专题十三 受害人过错制度研究一、《侵权责任法》受害人过错制度的立法体例与术语体系二、《侵权责任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的一般规则三、《侵权责任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的特殊规则四、损害扩大阶段受害人过错制度的适用专题十四 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研究,一、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的概念二、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在侵权法上的定位与规定方式三、《侵权责任法》第9条理解与适用的疑难点专题十五 共同危险行为研究一、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理论对共同危险行为体系定位的影响二、客观关联共同说下的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构成的因果关系结构三、共同危险行为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选择与*终责任分担四、共同危险行为人免责事由的“补充说”专题十六 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研究一、*终责任分担的基本原理二、*终责任份额的确定程序三、*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法四、*终责任比例分担论一对“相应的”责任的理解与适用五、*终责任平均分担论一对“平均承担赔偿责任”的理解与适用专题十七 连带责任分摊请求权研究一、分摊请求权与追偿请求权的区分二、大陆法系分摊请求权的发展过程三、英美法上分摊请求权的发展过程,四、我国侵权法上的分摊请求权制度及其主要缺陷五、分摊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与求偿范围六、对不具有分摊能力连带责任人份额的再分配方案专题十八 补充责任研究一、补充责任形态的概念与特点二、《侵权责任法》上补充责任形态的发展和确立过程三、我国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的设定与补充责任形态的制度优势四、第三入侵权预防义务的设定与适用补充责任形态的制度优势五、我国侵权法上补充责任的适用范围六、补充责任的追偿权专题十九 不真正连带责任研究一、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学说对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影响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定性特点和特殊制度价值三、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1~44条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结构四、不真正连带责任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五、《侵权责任法》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六、《侵权责任法》上补充责任被加重为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情形侵权公平责任论专题二十 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体系定位研究一、公平责任的源流与类型二、比较法上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立法尝试三、《民法通则》第131~133条内容和体例上的疑点四、《民法通则》之前民法典起草中的相关条文考察五、《民法通则》起草时的文献考察六、对《民法通则》第132条公平责任考察的结论七、《侵权责任法》第24条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体系定位专题二十一 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的类型化研究一、公平责任的理论争议回顾与类型化研究思路二、“公平责任”适用效果的类型化分析三、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的二分法思路四、对受益人补偿类公平责任的完善专题二十二 来源不明抛掷、坠落物品致害建筑物区分使用人道义补偿责任研究一、第87条中的“建筑物”是三层以上区分所有的高层建筑物二、第87条的适用范围是来源不明的建筑物抛掷、坠落物品致害三、“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确定四、道德义务的违反与补充性道义补偿责任的承担五、建筑物区分使用人道义补偿责任的分担规则与社会保险救济六、特殊情形来源不明抛掷、坠落物品致害的责任承担专题二十三 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类型化研究一、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类型化思路二、设计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考量因素三、动物园未尽管理职责侵权责任的规则设计四、动物园未尽防止进入隔离区义务侵权责任的规则设计参考文献土鳖而立,To Be Early
封面
书名: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二版)
作者:王竹
页数:400
定价:¥59.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300254432
PDF电子书大小:9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二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