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德亚德·吉卜林研究(文学论丛)
本书特色
[
《文学论丛:鲁德亚德·吉卜林研究》通过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和后殖民主义等多种批评视角对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全部四部长篇小说、多部短篇小说集和主要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讨了吉卜林的思想及其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其小说和诗歌的艺术特征,以及他对英国文学的贡献和对后世作家的影响等问题。
]
作者简介
[
陈兵,安徽大学学士、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理事,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英国文学。近年来出版专著《帝国与认同:鲁德亚德·吉卜林印度题材小说研究》(2007),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录
前言**章 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生平与创作**节 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英国第二节 吉卜林的生平与创作第三节 吉卜林的帝国主义思想1.3.1 吉卜林的生活哲学1.3.2 吉卜林的理想化帝国主义思想 第二章 中外吉卜林研究状况**节 西方的吉卜林研究2.1.1 吉卜林的迅速崛起2.1.2 英美批评界对吉卜林的批评2.1.3 吉卜林名望的回归第二节 中国的吉卜林研究2.2.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吉卜林研究2.2.2 1950年至1970年中国的吉卜林研究2.2.3 1980年以后的吉卜林研究 第三章 吉卜林的早期小说创作**节 吉卜林的早期短篇小说中殖民主义的矛盾3.1.1 英印小说:殖民主义者的骄慢和困境3.1.2 驻印英军故事:帝国军人的英武和残暴3.1.3 印度人故事:类型化的东方人及高尚的东方人第二节 《消失的光芒》中的两性冲突3.2.1 吉卜林自身经历的感悟3.2.2 新女性的威胁3.2.3 男子汉的坚持第三节 《瑙拉卡》中的新女性与东方主义3.3.1 “挽救东方”的新女性3.3.2 殖民主义的傲慢与焦虑 第四章 吉卜林居留美国期间的小说创作**节 帝国与家:《丛林之书》与其他短篇小说4.1.1 丛林法则与帝国少年的成长4.1.2 家的追寻与吉卜林的认同危机4.1.3 东方与西方的连接第二节 《勇敢的船长们》:实践工作的教育4.2.1 体育运动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青少年教育4.2.2 《勇敢的船长们》中哈维的教育4.2.3 吉卜林的工作理念及其渊源 第五章 吉卜林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小说创作**节 《斯托凯与其同党》:公学小说的异端5.1.1 英国公学改革与公学小说5.1.2 《斯托凯与其同党》对英国传统公学小说基本理念的颠覆5.1.3 《斯托凯与其同党》对英国传统公学小说基本理念的认同第二节 《基姆》:东西方的融合5.2.1 英印对立与英印一体5.2.2 东西方的融合5.2.3 对殖民主义的超越:吉卜林对《基姆》的修改第三节 《本来如此的故事》:童真与东方主义5.3.1 纯真的儿童故事:童趣、温情与教育5.3.2 吉卜林的传统女性观和东方主义思想 第六章 吉卜林20世纪早期的小说创作**节 吉卜林对大英帝国现状的忧虑第二节 吉卜林对大英帝国未来的期望 第七章 吉卜林后期小说研究**节 大战的记忆:创伤、报复与宽容第二节 暮年的阴影:疾病、爱和宽恕第三节 共济会:心灵的家园 第八章 吉卜林的诗歌创作第九章 吉卜林对英国文学的贡献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封面
书名:鲁德亚德·吉卜林研究(文学论丛)
作者:陈兵
页数:220
定价:¥38.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301221365
PDF电子书大小:3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