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衣冠图志-Q版

节选

[

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前期)

  明代皇帝画像中,自英宗开始,所穿圆领都由四团龙常服袍变为十二团龙袍,并加入原来只用于冕服中的十二章纹,其创制与使用场合目前尚未见详细记载,但可以看出是在四团或多团龙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应是皇帝吉服的一种。定陵出土有明神宗五件十二章龙袍,墨签题为“衮服”,其命名应与明代龙袍被称为“衮龙袍”且又加入了十二章有关,其本身并不具有冕服(衮冕)的功能。

  冠:用乌纱翼善冠,自穆宗后冠上加二龙戏珠金饰,折角用金缘边。定陵还出土了一顶金丝编成的翼善冠(非明器)。

  袍:黄色为主,也用红色。圆领,领部用纽襻扣,大襟处用罗带二对系结。其袖在英宗、宪宗时为窄袖,孝宗后袖渐阔,到光宗、熹宗时变为大袖。袍身在腰部两侧钉有带襻,用以悬挂革带。袍前后片各用团龙三,两肩团龙二,两侧双摆各团龙二(双摆缝合)。两肩用日月二章(左日右月);袍前后片用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各作两行排列;背列五色星辰;下用山纹二,各列于六章之上;两袖各用华虫二,这些章纹与团龙一起构成十二章。

  中单:交领,多用红色。自世宗后领上也加入黻纹,与冕服、皮弁服中单的装饰类似。定陵出土衮服所套中单为黄色,领绣黻纹十三。

  革带:前期用宝带,后期以玉带为主。带多为黄色、红色。

  靴:皮靴。

  八团龙袍

  明代龙袍从四团龙逐渐发展出多团龙,其中较常见的有八团龙和十团龙等,主要作为皇帝吉服。定陵出土有多件八团龙袍和袍料。吉服八团纹样对后世影响较大,一直延续到近代。八团龙袍在两侧双摆上各缀一个团龙,就成为十团龙袍,如各缀二个团龙便形成十二团龙袍。图中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

  冠:乌纱翼善冠。

  袍:多为红色和黄色,圆领,衣身左右开衩,有双摆。胸、背及两肩各缀团龙一,前后襟下摆各缀团龙二。下摆与胸背的团龙形成“品”字形排列。袍内穿交领中单(褡),领部缀龙纹护领,衣身两侧有双摆,衬于龙袍双摆中。

  带:用玉革带。

  靴:靴。

  《明实录》记载,洪武三年,明太祖诏考历代服色所尚,礼部奏言:“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太祖从之。因此明代皇帝龙袍除黄色外,很多都用红色。

]

本书特色

[

让我国的服饰文化通过Q版演绎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让我们的明代古装剧可以穿对衣裳。

  《大明衣冠图志》的分类和体例参考《大明会典》,参考资料详实可信。书中所有漫画形象和图示均参考明代服饰实物、绘画以及典籍文献绘制,同时用文字的形式加以详细说明。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分类和体例参考《大明会典》,将不同服饰按照穿着者的身份(等级)分为皇帝冠服、后妃冠服、皇子冠服、内使冠服、文武官冠服、命妇冠服、军校冠服、生员吏员巾服、士庶巾服、士庶妻冠服、婚丧冠服、仆役巾服、乐舞巾服、僧道杂流巾服等十四大类,每类各成一卷。另外,还将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绘制成示意图,单独列为一卷。书中所有漫画形象和图示均参考明代服饰实物、绘画以及典籍文献绘制,同时用文字的形式加以详细说明。

]

作者简介

[

撷芳主人,本名董进,青年学者,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于2007年创办“大明衣冠一中国服饰史论坛”,2010年成为北京十三陵特区明代帝陵研究会特邀会员。

相关作品:《明朝梁复原推测》、《明朝革带制作研究》、《明代大帽浅谈》、《明代忠静冠服和行衣》、《明代祭服图考》、《明代冕服图考》、《明神宗帝后复原像》等。

]

目录

目录
1.【卷之一】皇帝冠服
2.冕服(初期)
4.冕服(前期)
6.冕服(后期)
8.皮弁服
10.通天冠服
12.常服(前期)
14.常服(后期)
16.武弁服
18.燕弁冠服
20.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前期)
22.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后期)
24.八团龙袍
26.云肩通袖龙襕圆领
28.云肩通袖龙襕直身
30.四团龙直身
32.

封面

大明衣冠图志-Q版

书名:大明衣冠图志-Q版

作者:撷芳主人 著

页数:551

定价:¥148.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301267318

PDF电子书大小:10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大明衣冠图志-Q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