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处理工程 第2版
内容简介
[
《工业用水处理工程(第2版)》全面介绍了工业用水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侧重于纯水制备方向。内容包括水的混凝澄清及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吸附处理、离子交换处理,蒸汽凝结水处理,膜技术与海水淡化,工业冷却水装置及运行等。重点阐述各处理方法的原理、设备及工艺,并吸纳了工业用水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和观点,还介绍了工业用水的水务管理方面的知识。 《工业用水处理工程(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工业水处理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
目录
0 绪论0.1 水资源和节约用水0.2 工业用水0.3 工业用水处理的重要性1 水源及水质1.1 工业用水水源及水务管理1.1.1 工业用水的水源1.1.2 工业企业水平衡1.1.3 工业企业节水1.2 天然水中杂质1.2.1 悬浮物1.2.2 胶体1.2.3 水中溶解气体1.2.4 水中溶解的无机离子1.2.5 天然水中溶解的有机物质1.3 水质指标1.3.1 色度、臭和味1.3.2 悬浮物、透明度、浊度1.3.3 全固体、溶解固体、灼烧减少固体、含盐量1.3.4 电导率1.3.5 碱度1.3.6 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1.3.7 酸度1.3.8 表示水中有机物(及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指标1.4 天然水中几种无机化合物1.4.1 碳酸化合物1.4.2 硅酸化合物1.4.3 铁铜化合物1.4.4 含氮化合物1.5 天然水中有机化合物1.5.1 来源1.5.2 天然水中有机物种类和分类1.5.3 腐殖质类化合物1.6 天然水水质分类和我国天然水水质概况1.6.1 天然水水质分类1.6.2 我国天然水水质概况习题2 水的混凝澄清及沉淀处理2.1 胶体颗粒的基本性质2.1.1 胶体的结构2.1.2 表面电荷的来源2.1.3 胶体颗粒的稳定性2.1.4 胶体颗粒的脱稳方法2.2 水的混凝处理2.2.1 混凝处理原理2.2.2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2.2.3 絮凝动力学2.3 常用混凝剂和絮凝剂2.3.1 混凝剂2.3.2 助凝剂和絮凝剂2.4 水中悬浮颗粒的沉降2.4.1 离散沉降2.4.2 絮凝沉降2.4.3 层状沉降(拥挤沉降)2.4.4 压缩沉降2.5 沉淀池2.5.1 平流式沉淀池2.5.2 斜板、斜管沉淀池2.5.3 湍流凝聚接触絮凝沉淀2.6 澄清池2.6.1 澄清池概述2.6.2 泥渣悬浮型澄清池2.6.3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2.6.4 混凝剂投药系统2.6.5 澄清池的运行管理2.7 水的石灰处理2.7.1 石灰处理原理2.7.2 石灰用量计算2.7.3 石灰处理设备2.8 其他沉降分离工艺2.8.1 强化混凝2.8.2 低温低浊水混凝2.8.3 气浮工艺习题3 水的过滤处理3.1 粒状介质过滤3.1.1 过滤过程3.1.2 过滤机理3.1.3 影响过滤的因素3.1.4 过滤过程中的水头损失3.1.5 滤层的清洗3.1.6 配水系统3.2 粒状介质过滤设备3.2.1 压力式过滤器3.2.2 重力式滤池3.3 其他过滤工艺3.3.1 纤维过滤3.3.2 盘式过滤器3.3.3 精密过滤3.3.4 直接过滤3.4 地下水除铁除锰3.4.1 地下水除铁3.4.2 地下水除锰3.5 过滤设备的水力学均匀性问题3.5.1 现有水处理设备水力学均匀性问题回顾3.5.2 计算流体力学介绍3.5.3 应用CFD软件计算混床支母管进水装置实例习题4 水的吸附处理4.1 吸附4.1.1 吸附原理和吸附类型4.1.2 吸附容量和吸附等温线4.1.3 吸附速度4.1.4 吸附的影响因素4.2 活性炭简介4.2.1 活性炭制取4.2.2 活性炭结构4.2.3 活性炭型号命名4.2.4 活性炭理化性能指标4.3 水的颗粒活性炭过滤吸附处理4.3.1 吸附水中有机物的活性炭选用4.3.2 吸附水中有机物的粒状活性炭床设计4.3.3 吸附有机物的颗粒活性炭床出水水质及运行4.3.4 水的生物活性炭处理4.3.5 脱除水中余氯的粒状活性炭过滤处理4.4 活性炭纤维和粉状活性炭4.4.1 活性炭纤维4.4.2 吸附水中有机物的粉状活性炭处理4.5 活性炭再生4.5.1 干式加热再生4.5.2 蒸汽吹洗再生4.5.3 微波再生4.5.4 化学药剂再生4.5.5 强制放电再生4.5.6 电化学再生4.5.7 生物再生4.6 水处理中使用的其他吸附剂4.6.1 苯乙烯系大孔吸附树脂4.6.2 丙烯酸大孔吸附树脂4.6.3 废弃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习题5 离子交换概论5.1 离子交换树脂5.1.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5.1.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5.1.3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5.1.4 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5.1.5 离子交换原理5.2 离子交换树脂性能5.2.1 物理性能5.2.2 化学性能5.3 离子交换平衡5.3.1 离子交换的平衡常数5.3.2 选择性系数5.3.3 平衡计算5.4 离子交换动力学5.4.1 离子交换速度控制步骤5.4.2 离子交换过程的扩散速度5.4.3 速度控制步骤的判断5.4.4 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工艺条件5.5 动态离子交换过程5.5.1 离子交换柱工作时的离子交换过程5.5.2 交换带5.6 离子交换树脂应用常识5.6.1 离子交换树脂的鉴别5.6.2 离子交换树脂的储存5.6.3 新树脂使用前的预处理习题6 水的离子交换处理6.1 离子交换处理方法概述6.1.1 离子交换反应6.1.2 离子交换装置6.1.3 离子交换装置运行的基本步骤6.1.4 树脂的再生6.2 水的阳离子交换处理6.2.1 钠离子交换法6.2.2 强酸性氢型阳树脂的离子交换6.2.3 弱酸性阳树脂的离子交换6.2.4 H�睳a离子交换软化除碱6.2.5 阳离子交换树脂运行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6.3 除CO2器6.3.1 除CO2器原理6.3.2 大气式除碳器6.3.3 真空式除碳器6.4 水的阴离子交换处理6.4.1 强碱阴树脂工艺特性6.4.2 弱碱阴树脂工艺特性6.4.3 阴离子交换树脂运行中的问题及处理6.5 复床除盐6.5.1 系统及原理6.5.2 运行6.5.3 带弱型树脂交换器的一级复床除盐系统6.6 离子交换装置及运行操作6.6.1 顺流再生离子交换器6.6.2 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6.6.3 浮床式离子交换器6.6.4 双层床和双室双层床6.6.5 满室床6.7 混合床除盐6.7.1 工作原理6.7.2 设备结构6.7.3 混合床中树脂6.7.4 运行操作6.7.5 混合床运行特点6.8 离子交换除盐系统6.8.1 常用的离子交换除盐系统6.8.2 再生系统6.8.3 除盐水输送系统水质变化及微生物控制6.8.4 除盐系统经济性分析习题7 蒸汽凝结水处理7.1 凝结水过滤除铁和除油7.1.1 凝结水中金属腐蚀产物的来源和形态7.1.2 管式微孔过滤器7.1.3 粉末树脂覆盖过滤器7.1.4 电磁过滤器7.1.5 氢型阳离子交换器和阳层混床7.1.6 空气擦洗高速混床7.1.7 凝结水除油7.2 凝结水除盐(一)——体外再生混床7.2.1 体外再生混床的结构和特点7.2.2 经典的体外再生混床再生系统7.2.3 影响混床出水水质的因素7.2.4 铵型混床7.3 凝结水除盐(二)——提高混床树脂再生度的方法7.3.1 提高混床阴阳树脂分离程度7.3.2 将分离后混杂的树脂变为无害树脂7.3.3 完善再生工艺7.4 凝结水处理系统7.4.1 发电厂凝结水处理原则性系统7.4.2 凝结水处理对树脂的要求7.4.3 常用系统7.4.4 低压凝结水处理与中压凝结水处理7.4.5 凝结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7.5 空冷火力发电机组和压水堆核电站凝结水处理7.5.1 空冷发电机组凝结水处理7.5.2 压水堆核电站凝结水处理习题8 膜技术与海水淡化8.1 反渗透8.1.1 渗透和反渗透8.1.2 反渗透膜透过机理8.1.3 反渗透膜的基本迁移方程8.1.4 反渗透膜的制备8.1.5 反渗透膜的基本性能8.1.6 膜元件和膜组件8.1.7 反渗透装置及其基本流程8.1.8 反渗透装置的主要性能参数8.1.9 反渗透给水水质指标和常见的前处理系统8.1.10 反渗透给水前处理的处理单元8.1.11 反渗透产水的后处理8.1.12 反渗透膜污染及控制8.2 纳滤8.2.1 概述8.2.2 纳滤原理8.2.3 纳滤膜及其应用领域8.3 超滤和微滤8.3.1 超滤的基本原理8.3.2 超滤膜及膜元件8.3.3 超滤膜污染与控制8.3.4 超滤装置运行与维护8.3.5 微滤8.3.6 UF和MF的操作及应用8.4 电渗析和电除盐8.4.1 电渗析原理8.4.2 电渗析装置8.4.3 电渗析运行中的一些问题8.4.4 电渗析的应用8.4.5 电除盐原理8.4.6 电除盐装置8.4.7 电除盐装置的运行8.4.8 电除盐装置的维护8.4.9 电除盐的应用8.5 海水淡化8.5.1 海水水质特点8.5.2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8.5.3 多级闪蒸海水淡化8.5.4 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8.5.5 其他海水淡化方法习题9 工业冷却水装置及运行9.1 冷却水系统和设备9.1.1 冷却水系统9.1.2 冷却构筑物9.2 水的冷却原理9.2.1 湿空气性质9.2.2 水冷却原理9.3 冷却塔的组成及特性9.3.1 塔体9.3.2 通风筒9.3.3 配水系统9.3.4 淋水填料9.3.5 通风设备9.3.6 收水器9.3.7 集水池9.4 冷却塔设计简介9.4.1 冷却塔设计任务、范围与技术指标9.4.2 冷却塔工艺设计所需基础资料9.4.3 冷却塔填料的选择9.5 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的换热设备及运行9.5.1 换热设备9.5.2 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操作参数9.6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平衡9.6.1 水量平衡9.6.2 盐平衡9.7 污垢及污垢热阻9.7.1 污垢的沉积和分类9.7.2 污垢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9.7.3 污垢热阻9.8 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质稳定性判别9.8.1 极限碳酸盐硬度法9.8.2 碳酸钙饱和指数IB法9.8.3 碳酸钙稳定指数IW法9.8.4 临界pH(pHC)法9.8.5 结垢指数IJ法(Puckorius法)9.8.6 推动力指数IT法9.8.7 侵蚀指数Iq法9.8.8 磷酸钙饱和指数IB,P法9.8.9 根据运行数据判断是否结垢9.9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防垢处理9.9.1 石灰�布铀岽�理9.9.2 加酸法9.9.3 离子交换法9.9.4 阻垢剂法9.10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污泥控制、微生物控制和腐蚀控制9.10.1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污泥9.10.2 循环水中污泥控制9.10.3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及危害9.10.4 微生物控制9.10.5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的腐蚀9.10.6 循环冷却水中金属腐蚀的控制9.11 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及管理9.11.1 碳钢热交换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管理9.11.2 其他金属材料热交换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管理习题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工业用水处理工程 第2版
作者:吴春华
页数:560
定价:¥85.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01
ISBN:9787302366188
PDF电子书大小:13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工业用水处理工程 第2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