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通史.10.明代卷.上编
内容简介
[
本卷为《中华艺术通史》的第十卷。本卷讲述明代表演艺术的演化发展,包括戏曲、曲艺(说唱)、音乐、舞蹈诸门类。
**、二章讲述传奇,这是明代戏曲的主流,标志着中国戏曲攀上了新的高度,亦为明代表演艺术的集大成者。第三章讲述杂剧,明代杂剧上承元代杂剧,主要趋势是”衰”中求“变”。第四 章述说依托于民间祭祀活动的目连戏和其他戏剧演出,目连戏已演为剧坛上一大奇观。
第五章所述曲艺(说唱),以其“通俗”而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艺术上也已有相当的提炼。
第六章讲述南北曲,这是明代歌坛主流,其中”水磨”昆腔已进至中国古代歌乐的*高雅境地。
第七章讲述其他音乐领域,其中器乐造诣很高,少数民族音乐也多姿多彩。
第八章所述舞蹈,*突出的景观是民间舞蹈繁花似锦,*耀眼的亮色则归于戏曲舞蹈。
第九章所述明代表演艺术理论中,乐学、曲学、舞学都有精彩创获,乐律学尤其作出了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卓越贡献。
无疑,这是中华艺术史上的又一灿烂篇章。
]
目录
导言 **节 专制统治下的艺术 一、明初文化专制对艺术的压抑 二、明中叶意识形态的失控与艺术的生机 第二节 晚明人文思潮与艺术的复兴 一、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运动兴起 二、文艺领域的以“情”反“理” 三、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 第三节 明代文学与艺术 一、明初“台阁体”与艺术的贵族化 二、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对艺术的影响 三、“性灵派”与“从人心流出”的艺术创作 四、文学与艺术在题材内容上的互相借鉴 第四节 明代宗教与艺术 一、依托于宗教的艺术活动 二、道、释思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三、宗教与艺术的人本精神 第五节 明代各艺术门类的融合 一、舞台艺术的融合 二、造型艺术的融合 三、舞台艺术与造型艺术的融合**章 中国戏曲的 第二座高峰~明传奇 **节 明代传奇概述 一、由宋元南戏到明传奇 二、明传奇发展的三阶段 第二节 “嘉靖三记’’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水浒戏的代表作《宝剑记》 二、直击现实的《鸣凤记》 三、昆腔新声的开山作《浣纱记》 第三节 戏曲大师汤显祖 一、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二、 《牡丹亭》等“四梦”的思想意蕴 三、“四梦”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第四节 晚明其他作家作品 一、群芳竞艳 二、高濂的《玉簪记》 三、沈璟的《义侠记》 四、周朝俊的《红梅记》 五、玉茗堂追随者吴炳 六、“发于其情”的《娇红记》第二章 明传奇的舞台艺术 **节 音乐体制和声腔 一、曲牌体制 二、海盐腔和昆山腔 三、余姚腔、弋阳腔及其他土俗之腔 第二节 表演艺术 一、脚色行当的健全成熟 二、歌舞成分的进一步戏剧化 三、人物刻画更为细腻动人 四、表演风格的形成 五、“导师”与表演艺术的提高 第三节 舞台美术 一、剧场舞台 二、人物造型 三、景物造型第三章 明杂剧的变体和式微 **节 明初杂剧的创作和演出 一、由元入明的杂剧 二、朱权及其作品 三、朱有墩的《诚斋乐府》 第二节 明中后期的杂剧 一、康海、王九思的《中山狼》 二、丰富多彩的喜剧样式 三、杂剧的“南化”和衰落 第三节 明杂剧巨擘徐渭 一、徐渭生平 二、《四声猿》和《歌代啸》 三、徐渭杂剧的人文精神 四、徐渭杂剧的喜剧风格第四章 明代目连戏与祭赛演剧 **节 目连戏 一、目连戏缘起 二、明代目连戏概况 三、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四、独特的戏剧文化现象 第二节 傩戏 一、傩俗渊源与明代傩俗 二、明代傩戏 第三节 赛社演剧 一、明代的赛社演剧 二、山西的《迎神赛社礼节 传簿四十曲宫调》 第五章 明代曲艺 **节 明代的曲艺活动 一、统治者上层与说书 二、民间说书活动 三、民间唱曲活动 四、兄弟民族曲艺的逐步成熟 第二节 平话与话本 一、“平话”和“评话” 二、话本的编刊和影响 三、说书话本与章 回小说 第三节 词话及其他 一、 “说唱词话”与“弹唱词话” 二、弹词和陶真 三、成化本说唱词话 四、《大唐秦王词话》 五、“木皮鼓词” 六、宣卷和道情 第四节 大说书家柳敬亭 一、柳敬亭其人 二、柳敬亭的说书艺术 三、莫后光的说书理论与柳敬亭的成长第六章 明代南北曲和小曲 **节 北曲 一、歌坛旧盟主 二、唱法变异 第二节 南曲 一、“弦索官腔”与南曲之腔的分化 二、各路俗腔的音乐状况 三、“水磨”雅调的划时代成就 第三节 弹唱“弦索调’’ 第四节 小曲及其他歌调 一、小曲之兴 二、小曲的音乐特征 三、其他歌调第七章 明代器乐及其他音乐种类 **节 器乐 一、琴乐 二、弦索乐与琵琶 三、吹管与吹打乐 第二节 宗教音乐 一、佛教音乐 二、道教音乐 第三节 宫廷音乐 第四节 少数民族音乐 一、北方各民族的音乐 二、西南各民族的音乐 三、中南及东南各民族的音乐第八章 明代舞蹈 **节 民俗舞蹈的发展 一、汉族民间舞蹈 二、兄弟民族舞蹈 第二节 宫廷舞蹈的式微 一、祭祀雅舞 二、礼佛乐舞 三、宴飨之舞 第三节 戏曲舞蹈的崛起 一、舞蹈的转型 二、 “文”变而“质”存 三、集传统之大成 第四节 “纯舞”余绪第九章 明代剧论、乐论和舞论 **节 明代剧论 一、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及其风格论 二、徐渭的《南词叙录》和本色论 三、李贽的戏曲批评和“化工说” 四、汤显祖的创作论和“神情说” 五、王骥德的《曲律》和“风神论” 六、潘之恒的“曲话”和表演论 七、孟称舜的人物“造形”论 八、吕天成、祁彪佳的戏曲品鉴 第二节 明代乐论 一、新旧并陈的音乐思想 二、琴谱与琴学 三、曲学 四、中国乐律学的集大成者——朱载埔 第三节 明代舞论 一、韩邦奇的《苑洛志乐》 二、张敉的《舞志》 三、朱载堉的舞学 四、朱载堉的舞谱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中华艺术通史.10.明代卷.上编
作者:李希凡
页数:402
定价:¥180.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303077021
PDF电子书大小:1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