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卷-中国教育通史-3
节选
[
《中国教育通史3(秦汉卷)》编著者俞启定。
本卷阐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分封,改郡县,书同文,行同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巩固这一制度,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取缔私家学术,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甚至采取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秦代在推广社会教化和加强吏治教育方面有一些建树,但思想专制和禁锢学术的暴虐措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导致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朝覆灭的教训,上台伊始,就废除了秦代的苛政虐法,在一个时期实行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不仅取得了与民休息、复苏经济的效果,而且使民间的学术活动得以全面恢复。但黄老治国方针解决不了内忧外患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也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到汉武帝即位后,国力已充分加强,于是毅然改弦更张,“推明孔氏,罢黜百家”。
]
本书特色
[
《中国教育通史(3):秦汉卷》阐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分封,改郡县,书同文,行同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巩固这一制度,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取缔私家学术,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甚至采取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秦代在推广社会教化和加强吏治教育方面有一些建树,但思想专制和禁锢学术的暴虐措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导致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
目录
**章 秦代的教育**节 “禁私学”“以法为教”的文教政策一、以法治国、禁锢言论的传统二、焚书禁学、以法为教政策的实施第二节 “行同伦”——推进社会教化的措施一、昌明法度、匡正异俗的教化目的二、显明纲纪、各遵职分的教化内容第三节 吏事学习制度一、吏员的培养二、吏员道德行为规范第二章 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节 汉初“黄老之治”下的文教政策和民间教学活动的恢复一、统治者在政策上的调整二、“黄老”政治三、民间教学活动的恢复第二节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一、黄老政治的弊端二、儒家与黄老学派之争三、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政策四、独尊儒术的历史必然性第三节 西汉中叶后独尊儒术政策的体现和调整一、儒学成为治国的主要理论工具二、儒学在政治作用上的局限性三、“霸王道杂之”的政策措施第四节 独尊儒术对汉代教育的影响一、教育为治国之本地位的确立二、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三、群士归宗攻读儒经社会风尚的形成第三章 汉代的经学教育**节 儒家各经研究和传授的发展一、《诗》学二、《书》学三、《礼》学四、《易》学五、《春秋》学六、《论语》学和《孝经》学第二节 经学教育的特点一、经学教育的价值二、章句之学和训诂、义理之学第三节 师法家法的经学传授体系一、师法家法的概念及性质二、博士官学依师法家法而立三、师法家法对经学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四、师法家法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第四节 今古文经学之争和师法家法的削弱一、古文经学的发掘及今古文经学的分野二、今古文经学之争三、师法家法的削弱第五节 经学教育统一的趋势一、通经教学和研究的发展二、石渠阁议经和白虎观议经……第四章 汉代的教育行政与中央官学第五章 汉代的地方官学和社会教化第六章 汉代的私学和家庭教育第七章 汉代的察举选土制度第八章 建立封建官方教育思想体系的探索第九 章儒家教育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第十章 汉代经学教育思想第十一章 儒家教育思想的反思和深化结语人名与专业术语索引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秦汉卷-中国教育通史-3
作者:王炳照
页数:524
定价:¥168.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303156115
PDF电子书大小:3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秦汉卷-中国教育通史-3》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