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通史简编-第六卷

节选

[

《中华艺术通史简编(第6卷)》由李希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华艺术通史》简编版的第五卷,结合历史遗存、文化典籍以及出土文物实物,艺术学的视野系统介绍了唐宋时期我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史论结合、图文并叙。

]

作者简介

[

  李希凡,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原名李锡范,字畴九。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年至1955年肄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1955年至1986年调《人民日报》历任文艺部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1986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首聘终身研究员。全国第二、八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红楼梦评论集》(与蓝翎合著)、《弦外集》、《论“人”和“现实”》、《管见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寸心集》、《题材·思想·艺术》、《《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红楼梦艺术世界》、《李希凡文学评论选》、《文艺漫笔》、《文艺漫笔续编》、《燕泥集》、《说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冬草》、《艺文絮语》、《沉沙集》、《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往事回眸》,主编《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干部培训教材《中国艺术》、《外国艺术精粹赏析》等。

]

目录

第九编清代概述一、清代表演艺术的高度发展与成熟二、清代美术的空前兴盛与繁荣**章清代戏曲概貌及清初传奇创作的繁华**节清代戏曲艺术概述一、清初传奇创作的再度繁荣二、清中叶地方戏曲的勃兴三、宫廷戏曲和清末戏曲改良运动第二节李玉和苏州作家群一、李玉作品的表现内容二、李玉作品的艺术特色第三节洪舁及其《长生殿》一、洪舁的生平和思想二、《长生殿》的主题和思想内容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第四节孔尚任和《桃花扇》一、孔尚任的生平活动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三、《桃花扇》的艺术特点第二章清代地方戏曲的崛起和四大声腔并存格局的形成**节梆子腔的源流及其发展演变一、梆子腔的源流二、梆子腔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三、两个演出中心的形成四、梆子腔在长江流域的发展和流变五、梆子腔的音乐、表演和舞台美术六、各路梆子戏的形成第二节皮黄腔的形成和发展一、西皮腔和二黄腔的源流二、皮黄腔的形成和繁荣三、京剧的形成和繁荣第三节昆山腔和弋阳腔在清代的发展和演变第四节弦索腔和柳子戏第三章清代地方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的成就**节昆山腔和弋阳腔的剧本创作第二节梆子腔剧本创作的成就第三节皮黄腔剧目第四节清代地方戏曲表演艺术的成就一、演唱和朗诵艺术的戏剧化二、角色分工的细致化和多种角色体制的完备三、表演风格的形成与武术、杂技的进一步戏剧化第四章清代说书类曲艺的传衍**节评话和评书的分流与勃兴一、南方评话的崛起与发展二、北方评书的形成与流传第二节弹词的繁荣与鼓书的兴盛一、姿采各异的南方弹词二、广泛繁衍的北方鼓书三、渔鼓道情的传播和演化四、琴书的形成与鼓书的蜕变第五章清代的唱区、韵诵类曲艺及相声和满族曲艺**节清代唱曲的分化与整合一、俗曲的兴盛及刊本的涌现二、清代形成的唱曲曲种第二节相声的形成与韵诵类曲艺的崛起一、相声的形成二、韵诵类曲艺的崛起第三节清代满族曲艺一、子弟书二、八角鼓第六章清代音乐**节清代宫廷音乐一、清代宫廷音乐的演进二、宫廷礼仪音乐三、宫廷娱乐音乐第二节清代宗教音乐一、佛教音乐二、道教音乐三、保留在宫廷中的萨满教音乐第三节清代民间音乐一、清代民歌二、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的兴旺发达第四节清代文人音乐一、古琴艺术二、琵琶演奏的流派及传谱三、合奏音乐“弦索十三套”第五节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一、明末清初西方音乐的**次大量传入二、清中晚期西洋音乐在中国的传播第六节新音乐的萌芽——学堂乐歌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二、学堂乐歌的出现及发展三、学堂乐歌的主要编创者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第七章清代舞蹈**节雅舞和宴飨舞蹈一、雅舞二、宴飨舞蹈第二节民间歌舞的戏剧化一、秧歌戏二、采茶戏三、花鼓戏四、花灯戏第三节欧陆舞风东渐第四节节令习俗歌舞一、灯节和灯舞二、民族节目歌舞第五节宗教习俗舞蹈一、神秘的“堂子”二、羌姆、查玛、跳布扎三、乍休浴佛会,更结赛神缘第六节生产、生活习裕歌舞一、生产习俗舞蹈二、婚俗舞蹈三、丧俗舞蹈四、喜庆聚会中的社交舞蹈……第八章清代的表演艺术理论**节清代戏曲理论一、《李笠翁曲话》二、《梨园原》三、《花部农谭》四、《藤花亭曲话》第二节清代音乐理论一、演唱理论二、清儒对音乐史料的梳理第九章清代卷轴画的发展与书法的篆刻艺术的中兴(上)**节以“四王”、吴、恽与“四僧”为代表的清初画坛一、“四王”与清初正统绘画二、吴历和恽寿平三、以石涛与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四僧”四、安徽及金陵画坛第二节扬州画派与宫廷绘画一、清代中期的画坛走势二、以郑板桥、金农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与扬州画坛三、宫廷绘画第十章清代卷轴画的发展与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中兴(下)**节变革迭起的晚清画坛一、晚清画坛概貌二、以赵之谦与吴昌硕为始末的海上画派三、以岭南为先声的清末画坛风潮第二节书法和篆刻的中兴一、帖学的盛行与馆阁体诸家二、碑学的崛起与邓石如、伊秉绶等多面兼长的书家三、篆刻艺术与程邃、丁敬等篆刻名家第十一章雕塑、民俗制作及民间画绘**节雕塑的变化一、大型雕塑的演变与衰落二、丰盛的小型造像与石雕、陶塑、泥塑第二节品类繁多的民俗制作一、民间剪刻二、民间塑作三、民间编扎与杂件第三节民间画绘的繁盛一、杨柳青与桃花坞等地的民间年画二、壁画三、唐卡四、月份牌及其他民间画绘第十二章繁盛的工艺美术**节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艺术一、制瓷技术和工艺的新发展二、清三朝官窑三、后期官窑和地方名窑第二节印染织绣工艺一、印染二、丝织和棉、麻、毛织三、缂丝与刺绣第三节玉、石、漆器和金属工艺一、玉雕及石雕二、漆器三、金属工艺第四节竹木牙角及其他工艺一、竹木牙角雕刻二、家具和文房用品三、玻璃工艺及其他工艺第十三章清代建筑**节官方建筑和礼教建筑的继承与修建一、城池宫苑与礼制建筑的继承二、宗教建筑的丰富与变化第二节民间建筑与园林建筑一、民间建筑的综合创造二、民居建筑系统三、集大成的占典园林建筑艺术第十四章美术理论与鉴藏**节画学理论的全面开拓一、画学著述概观二、理论特色和建树第二节书法及篆刻理论一、书法著述与理论成就二、篆刻著述及理论第三节美术鉴藏及著录一、宫廷所藏与私家收藏二、鉴藏著录年表

封面

中华艺术通史简编-第六卷

书名:中华艺术通史简编-第六卷

作者:李希凡 主编

页数:440

定价:¥88.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303159055

PDF电子书大小:4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华艺术通史简编-第六卷》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