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同声集-传承与创新: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讨会-(2013)论文集
本书特色
[
肖瑞峰主编的《文澜同声集》内容包括:孔子德治思想发微;台湾的文笔亭及其所展现的尊古圣贤、敬字惜纸文化;李德裕贬死崖州事件对晚唐文士心态的影响;唐宋常朝仪制及相关术语训释;试论白蛇传中的法海形象;宋代字说考论;明《道藏》神仙传记类典籍叙论;苏雪林与清末浙地县署上房生活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集收集了中国语言一级学科前沿性论文20篇,展现了中文学科目前发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探讨中文发展的出路提供了一些思考。
]
作者简介
[
不过,冠礼上的祝辞与直至宋代才兴起的字说,文体形式毕竟相差甚远。据《礼记》记载,冠礼中的一加祝辞、二加祝辞、三加祝辞,以及取字后的字辞。均为四言韵语,属于典型的祝祷类文体。无论篇幅抑或形式、内容,它与后世单句散行为主的字说(序)都明显不同。更何况,从东汉以后,除了皇室之外,冠礼在一般的士人家庭内已经日趋简易,迄中唐时几乎趋于荒废。那么,先秦冠礼上简单的口头祝辞,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可以相对自由地阐发义理、传情表意的字说文体呢?
在这个复杂历程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仪式与习俗相脱离。冠礼的仪式已经疏废,命名取字的行为却已经积淀为一种习俗风气。由于和文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开始逐渐进入文学作品中,成为文人们抒情写意、讲理叙事的工具。这个过程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祝辞、字辞的形式依然得以保留,文人们用以旧瓶装新酒,赋予它新的情感内涵。如晋陶渊明《命子》:“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日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圾,庶其企而。厉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于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日居月诸,渐免于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命”者,教训、告诫之谓,同时兼具命名之意。在冠礼的字辞中,二者本是互为表里的。诗中“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仅,庶其企而”四句,便是对“俨”名和“求思”之字的篇释与训诫。此诗形式上与祝辞尚有若干相似,但其复杂深邃的情感,则远非格式化的后者所能容纳。
……
]
目录
**辑 文化史研究 孔子德治思想发微 台湾的文笔亭及其所展现的尊古圣贤、敬字惜纸文化 李德裕贬死崖州事件对晚唐文士心态的影响 唐宋常朝仪制及相关术语训释 试论白蛇传中的法海形象 宋代字说考论 明《道藏》神仙传记类典籍叙论 苏雪林与清末浙地县署上房生活第二辑 古典文学研究 略论《古诗十九首》之句法特点及其诗史意义 盂兰盆法会:以杨炯《盂兰盆赋》为主的考察 刘禹锡与洛阳文酒之会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谈唐代写梦小说的虚实空间特色 白居易:杭苏宦情与江南诗意 “魂从知己,竟忘死耶”——试探《聊斋叶生》 古代小说中天书叙事的道教文化渊源第三辑 现代文学研究 以科学定律为词的创作——周厚复《浣溪沙》(牛顿三定律)词论析 惊艳的初啼:论徐志摩康桥时期诗作的外来影响 现代情怀与古典操守——施济美小说《凤仪园》再读 情感与形式:《茶馆》的悲剧性 话语模式的建立——从铁凝《玫瑰门》中的女性谈起第四辑 文艺学研究 审美乌托邦:孔孟荀的制度美学思想及其内在困结 《文心雕龙养气》篇探析 权力话语分析与文化诗学的政治 民国桑弧电影的调和美学论略 秋风春雨俱崇高——重释现代汉语诗学中的“崇高”观念 论约瑟夫海勒对大卫故事的改写附录一:作者简介附录二:“传承与创新: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封面
书名:文澜同声集-传承与创新: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讨会-(2013)论文集
作者:肖瑞峰
页数:346
定价:¥58.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308136792
PDF电子书大小:14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文澜同声集-传承与创新: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讨会-(2013)论文集》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