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1945-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本书特色
[
明明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有时候却更像一本书写上海的颓废的小说,或者像一篇妖艳华丽的散文,厚重的文字铺展开来又形成一张时空错落的文化地图,将上海这座城市在大时代中悲情传奇的命运细细勾画出来。
]
作者简介
[
李欧梵
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在某种意义上,李欧梵并非甘于固守书斋学院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表现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
目录
再版序
中文版序
**部分 都市文化的背景 **章 重绘上海 第二章 印刷文化与现代性建构 第三章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第四章 文本置换:书刊里发现的文学现代主义 第二部分 现代文学的想象:作家和文本 第五章 色,幻,魔:施蛰存的实验小说 第六章 脸、身体和城市: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小说
第七章 颓废和浮纨:邵洵美和叶灵凤 第八章 张爱玲:沦陷都会的传奇
第三部分 重新思考 第九章 上海世界主义 第十章 双城记(后记) 附录
《上海摩登》韩文版序 漫谈(上海)怀旧 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景观:李欧梵访谈录 上海,从过去到现在:若干文化反思
封面
书名:1930-1945-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作者:李欧梵
页数:475
定价:¥6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308165044
PDF电子书大小:1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1930-1945-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