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
本书研究如何以治理理念做指导, 总结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经验, 对以宁波为例的地方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进行思考。书中对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进行研究, 着重分析公权力在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中所具有的主导地位, 同时关注社区建设, 重点探讨市区街社体制创新以及社区自身建设问题。
]
目录
**章 多主体互动视野下的社会治理 一、治理理论与实践(一)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新的治理模式(二)治理的含义(三)多中心治理、整合治理、数字治理与善治 二、社会治理的多主体互动结构(一)一元化领导体制与影响(二)多主体互动与社会治理(三)对“多元主体”与“社会复合主体”概念的分析第二章 宁波社会治理统筹体制创新研究 一、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演化历程(一)社会治理体制的内涵(二)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演化 二、社会治理体制的统筹性特征(一)社会治理统筹体制的含义(二)公权力在社会治理统筹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三)社会治理综合机构的设置 三、发挥公权力重要作用、促进社会治理统筹体制建构的经验(一)做好顶层设计(二)积极推动公权力主体间的治理协作 四、宁波社会治理统筹体制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一)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二)公权力主体的有效治理协同(三)多主体共治体制的初步成熟 五、宁波社会治理统筹体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二)进一步的思考第三章 宁波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创新研究 一、社会治理综合平台概况(一)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含义(二)整体性政府与社会治理综合平台 二、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的外地经验(一)广东的经验(二)浙江的经验(三)其他地方的经验 三、宁波市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创新的经验(一)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创新的坚实基础(二)宁波:“81890”公共服务平台(三)象山:网络民情会办中心第四章 宁波社会组织创新研究 一、社会组织理论分析(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分类(二)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二、外地社会组织创新的经验(一)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二)购买公共服务与孵化(三)搭建交流平台(四)提升社会组织的政治地位 三、宁波社会组织的发展成就(一)数量稳步增长(二)登记管理制度改革与承接政府职能(三)服务平台建设 四、宁波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数量与结构问题(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五、对宁波社会组织创新的思考(一)深化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二)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扶持力度(三)加强规范与监督(四)搭建发挥综合作用的各类平台(五)打造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品牌第五章 宁波市区街社体制创新与加强社区建设研究 一、市区街社权责关系概况 二、外地调整市区街社权责关系、加强社区建设的经验(一)社会治理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行政区划调整(三)撤销街道、推行扁平化管理的探索 .(四)街道职能调整与社区“还权、赋能、归位”(五)社区减负(六)社区的多主体复合共治 三、宁波市区街社关系调整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行政审批改革方面(二)行政区划调整方面(三)社会治理层级方面 四、对宁波市区街社关系调整与加强社区建设的思考(一)适当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二)探索减少社会治理层级(三)调整市区街社权责关系,加强社区职能第六章 宁波“三社联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一、“三社联动”概述(一)“三社联动”的含义(二)近年来社会工作发展概述 二、外地“三社联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一)广东的经验(二)江苏的经验(三)其他地方的经验 三、宁波“三社联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成就与问题分析(一)宁波的成就(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对宁波“三社联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一)提高认识,把握关键(二)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发展(三)构建“三社联动”平台,发挥集聚效应第七章 宁波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一、农村社会治理概述(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演变(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必要性(三)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含义 二、外地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一)议事会、理事会(二)复合主体与平台建设(三)规范村级事务(四)舆情信息管理(五)西部乡镇直选(公选)的基层民主实践 三、宁波农村社会治理的成就与问题分析(一)宁波经验案例(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四、对宁波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一)加强村两委建设(二)积极培育服务农村的社会组织(三)加强县镇部门协调,建立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四)增强共同体意识,增益农村社会资本参考文献附录索引
封面
书名:宁波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作者:李宜春著
页数:287页
定价:¥49.8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308173582
PDF电子书大小:10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宁波社会治理创新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