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节选

[

“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这是著名传播学者史蒂芬·小约翰在其名作《人类传播理论》中提出的极其重要的观点。
从传播研究的历史看,欧洲学者的批判学派和美国学者的经验学派恰恰对应了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各自取得了极其丰富的成果。基于这样的考虑,《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从一开始就将二者紧密结合,旨在提供全面、系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也是本书的*大特色。
本书共分14章两大部分。第1—2章对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作了精炼扼要的论述,为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了简明的理论分析框架。第3—14章则对传播学实证研究方法细致阐发,从流程和类别两个角度提供了量化研究的完整图景,具体包括:程序与设计、实地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个案研究等等。
新版调整了部分内容,特别强化了案例分析,并配备了教学光盘。本书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本科基础课程使用。

]

作者简介

[

戴元光,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1952年出生于江苏,先后在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学习,美国EWC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社科项目、国家教委社科项目、省市社科项目13项,出版专著(主编)14部,发表论文(含译文)6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奖、省优秀园丁奖、上海市育才奖、省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传播学理论、文化传播、传播学研究方法。

]

目录

**章 引论 **节 媒介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节 科学方法与学科方法 第三节 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 第四节 “三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章 传播效果研究理论 **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轨迹 第三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成果 第四节 态度改变理论——学习论 第五节 态度改变理论——一致论 第六节 态度改变理论之深入研究 第三章 传播学定量研究理论 **节 定量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经验社会学与定量研究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中的统计数学 第四节 心理学对定量研究的渗透 第五节 计算机在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章 程序与设计 **节 定量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课题选择与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资料分析与解释 第五节 工作定义 第五章 实地调查 **节 概述 第二节 问题设计 第三节 抽样设计 第四节 实地访问 第五节 实地观察 第六节 统计分析 第六章 内容分析法 **节 奈斯比特的内容分析 第二节 贝雷尔森和梅里尔的研究 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特点 第四节 内容分析的运用 第五节 内容分析的步骤 第七章 控制实验 **节 实验的目的 第二节 实验的特征与控制 第三节 实验的实施 第四节 实验的设计 第八章 个案研究 **节 个案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实施 第四节 撰写研究报告 第九章 抽样设计与实施 **节 概述 第二节 随机和非随机抽样 第三节 样本数量、抽样误差和抽样加权 第十章 问卷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节 概述 第二节 问卷的类型 第三节 问卷的结构 第四节 问卷的制作 第五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第十一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功能 第三节 常态曲线 第四节 样本分析 第十二章 推断性统计分析 **节 非参数统计 第二节 回归分析 第十三章 SPSS系统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节 SPSS系统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SPSS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三节 SPSS统计分析系统 第十四章 研究案例 **节 “知沟”研究——社会结构与媒介知识差异研究 第二节 文化传播研究——文化观念变革的传播学分析 第三节 大众传播媒体舆论监督研究 第四节 内容分析——两岸媒体“9·11”事件报道比较 第五节 第三道数字鸿沟: 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键词解释 附录二 t分布 附录三 t分布(常态曲线以下部分) 附录四 卡方分布 附录五 随机数表 附录六 标准化正态分布表 再版后记

封面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书名: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作者:戴元光

页数:344 页

定价:¥32.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309062113

PDF电子书大小:13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