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选集-原本大学微言-第十一卷-[典藏版]

内容简介

[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十二卷,是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1918-2012)目前为止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权威*全备的作品集。作品集涉及范围,以时空论,乃古今中外。以现代学科分类论,乃文史哲。以传统学术分类论,乃儒释道,实则千门万户,未有不涉及者。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十二卷不但是南怀瑾先生在纸面所显现出的渊博如海之学问,有心的每一位读者,更能从中体悟到南先生作为一位大修行人由博返约之深邃面貌。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千门万户,郁郁璨璨,而儒道释实为其纲要。南先生会通三教,群机都摄,尤擅讲论佛法,拈花一脉,绍流如绪,浩浩乎卮言日出,妙义宛然,等身著作,千言万语,一一从智慧海中称性流出,而皆为众人讲说,读其书,想其人,山高水长,人所唱叹。
癸巳之春,中国大陆有南先生其人其书已二十余载,经台湾老古文化独家授权,《南怀瑾选集》在原来基础上体量扩容为12卷。复旦大学出版社精心审读校对,善为装帧,名之为《南怀瑾选集》典藏版以行世。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各卷收录作品皆为当代学术精华,二十余年来无数读者从中受益。具体书目为:**卷:《论语别裁》。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第三卷:《庄子諵譁》。第四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第五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第六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第七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第八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第九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第十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第十一卷:《原本大学微言》。第十二卷:《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南怀瑾选集》 典藏版 第十一卷:《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原本大学微言》是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南先生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作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

]

作者简介

[

南怀瑾先生,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以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泛览旧学,又勤于习武。抗战伊始,先生甫冠,乃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尔后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及金陵大学。先生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闲暇,芒鞋竹杖,遍历山川,访求大德,遭逢奇人异士甚夥,转益多师,皆助道行。曾闭关峨眉山大坪寺三载,绝顶风雪,覃思赜奥,遍窥佛藏。旋走康藏,谒密教高僧,于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均有精深研究。既离藏,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返乡,不久归隐杭州天竺和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后至台湾,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又传学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2006年创建太湖大学堂于江苏吴江的太湖之滨,绛帐传薪,弦歌不辍。

]

目录

《原本大学微言》目录导读**篇:开宗明义一、原本《大学》的原貌二、从教授来访说起自幼诵读益处多但开风气不为师三、沉冤莫白的“四书”被误用于考取功名变本加厉的新八股四、书生大半出农村传统的农村生活农村自动自发的教育五、启蒙教育的审思一夜发白《千字文》先学做人,再谈政治六、乌鸦式的读书法但求能够写信记账学童“齐放好喉咙”七、先摆几个方块阵“道”字的五个内涵“德”字的内涵“天”字的五个内涵八、大人之学的探讨怎样才算是“大人”?《乾卦?文言》新解还它的本来面目九、中原文化的精品北方与南方的文学风格《大学》首文竟可以治病!十、《大学》修养的次第四纲、七证、八目自立立人而达于至善自觉觉他而觉行圆满十一、朱晦翁昧改《大学》“亲民”改作“新民”!擅自改编《大学》次序一字之差的故事十二、“明明德”要“明”什么?宋儒理学兴起的背景朱子“虚灵不昧”说的探究第二篇:七证的修养功夫十三、千古难明唯自“知”谢谢你没有说破“浑沌”竟不得好报!十四、沿流不“止”问如何“知”与“止”的互动关系吹毛用了急须磨十五、实在难能说一“定”“止”与“定”的因果关系九次第定的修证功夫“觉”与“观”的四个层次十六、宁“静”致远究如何重点在“淡泊”上“动”与“静”的现象形而上之道的“静”千斤之重的“能”字十七、无处将心为汝“安”须先做到身心“轻安”彻底“安心”的故事十八、众里寻他千百“度”“虑”及“思”、“想”的意义“虑而得”的道理第三篇:内明之学十九、万古帝王师之学曾子“内圣外王”的大手笔庄子所见略同“圣王”须德术兼备二十、知所先后的知性胎儿是否有“知”?王阳明如何“致知”?明辨“能知”与“所知”“生而神灵”参《内经》二一、致知与格物从“知人”到“知物”之性《易经?系传》可旁通穷理尽性,以济天下二二、智知万物自知难看万物如何分类仁民爱物天下平二三、物欲催人肯自怜反观人类发展史东西方分野的关键追逐消费的危机二四、身心情智与物化人身只有使用权从《内经》看修身的内涵心物一元防“物化”二五、诚意正心修身与知至从“性”到“性理”之学自性如何“止于至善”?由“意”衍生的各种心态心、意、识(知性)的差别从人身生命的形成说起行为大半受情绪影响二六、尧舜不来周孔远尧舜周公的好榜样孔子重视仁民爱物而尊王第四篇:外用之学二七、三代以后的帝王与平民“齐家”的妇女真伟大帝王家庭问题多管仲与齐桓公的精彩对话二八、帝王样板齐桓公真正的政治家是什么?齐桓公是什么样的人物?管仲怎么报答鲍叔牙?今天还须向管仲借镜二九、身世堪怜一霸君一统中国的历史背景吕不韦的“奇货”投资计划秦始皇从整顿宫闱着手秦始皇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秦始皇的一封亲笔信灭六国者,六国也三十、秦始皇治国之道评议奉行秦孝公以来的法治焚书坑儒事件的真相郡县为中央的“分公司”张良一席关键性的盘算三一、历代帝王修身齐家有几人?“修身”从自我批评做起大舜孝感天地平天下三二、刘邦打天下而不能“齐家”从刘邦的“龙颜”说起“豁达”背后的身世和性格“骄纵”的吕后实在不简单史书给刘邦的短评刘邦与吕后之间的钩心斗角为刘汉后代的悲剧奏了序曲三三、慈惠爱人的汉文帝得力于母亲的教诲两封信就化解了两场兵灾贾谊堪问唯鬼神汉武帝、元帝文化政策的流弊第五篇:内外兼修之道三四、从自净其“意”做起原本《大学》自释“诚意”的八正知自欺、欺人、被人欺三步曲“慎独”要慎什么样的“独”?“诚于中,形于外”的深远道理学养须从日常行事中过来总结历史人物经验在“自明”君子为什么“无所不用其极”?“诚意”在外用上也须“知止”三五、修身与正心人身难得要珍惜“心”能转“身”的道理管子有关身心的学说庄子特别为残障者加油!中印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修身的重点在正其心三六、中国文化传统的“家”祠堂曾是社会安定的基石“社会福利”工作由来已久从“张公百忍”的故事说起尧可不愿多子多孙哪!三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修身齐家的五个心理问题由“亲爱”而产生心理偏差的故事由“贱恶”而产生心理偏差的故事从“畏敬”鬼神说到近代“人造神”从史实中领悟“畏敬”的正反道理从史实中体会“哀矜”的正反作用从史实中了解“敖惰”的心理背景给自己、父母、领导人的启示第六篇:齐家治国三八、从治国必齐其家说起中国上古社会以“礼治”为主谈“民主”要从自己身上做起三九、周室治国齐家的故事“三太”的母仪太伯推位让国的遗风周末**文化大使——季札孝、弟、慈的道理推位让国与统一江山四十、治国当家的原则自知与知人出使西藏的禅宗大师从清朝得到的历史教训四一、法治与治法为什么“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制定法令的基本原则多做好事才是真修行、真学问四二、先看《诗经》怎么说“宜室宜家”的深意温柔敦厚的诗教四三、炼石补天靠母性从“只知有母”到“女主内”的演变“三从四德”的时代意义四四、治国齐家须女宝从“妇德”到“母仪天下”“为政”不等于“政治”第七篇:治国平天下四五、人世难能天下平先了解“天下”的原义什么叫“矩之道”?四六、天秤不自作低昂当政者“不中不正”的后果先“立德”才能得民心当政者特别要注意一言一行“财”、“货”的原义刘邦、李渊、朱元璋的老实话四七、上台容易下台难阿斗与孙皓的对比刘毅的大胆直言四八、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要了解当时的三个关键问题“胡”、“华”民族的混和胡汉文化的另一面石勒与佛图澄的故事苻坚见不到鸠摩罗什儒家沉寂、佛家昌盛的时代四九、南朝权位戏连场刘准、萧衍、萧绎、陈叔宝的故事杨坚、杨广父子的故事谁能逃避无形的因果定律?五十、所治在法,能治在人曾子从《秦誓》上发挥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哭师”的故事由余论文化与文明之辨怎样对待邻国的圣人从三方面来看秦穆公五一、义利之辨的财经学说民富即国富,国富则民强注重财政的名相、名臣曾子处义利之间的故事如果孔门弟子少了子贡,行吗?《货殖列传》的妙论卓见第八篇:儒学演化与国家发展五二、宋儒程明道《定性书》点滴从佛教传入到理学的兴起康熙善学《定性书》五三、“四书”、“五经”和中国文化五经博士的开始玄学和玄谈的时代唐代文艺辉煌的风韵儒佛道与唐代文化百丈禅师与吕纯阳的深远影响《原道》与《复性书》的出现五四、儒家经学与李唐五代五代是第二次南北朝的开始李嗣源的向天祷祝五五、两宋守文弱主的由来杜太后“母仪可风”“烛影斧声”的疑案宋真宗神道设教的愚民政策五六、宋初文运和宋儒理学文运鼎盛的前因钱若水一番有骨气的话范仲淹是真正的儒宗儒行栽培宋初一代大儒北宋后期儒林道学的现象苏东坡对神宗的建议五七、南宋王朝和四书章句宋高宗两道互相矛盾的诏书评朱子所谓“帝王之学”主张学以致用的名儒五八、蒙古西征与西方人的误解成吉思汗为何西征?以藏密为主之下的儒家五九、明清的科举与宋儒的理学为朱元璋做个心理分析科举取士的利弊阳明学说的兴起总结明朝的政治文化六十、外示儒学内用佛老的清朝清取天下几异数勤于治学的康熙中国之患重在边防六一、从雍正说到乾隆4昼夜勤劳“办事定”雍正如何“平天下”大禅师整顿佛教定鼎守成一奇才十全老人的乾隆第九篇:西方文化与中国六二、鸟瞰西方文化的演变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清初以来西方国家的重大变革美国文化与美式霸主六三、反思检讨三大问题一、有关国际形势问题二、西方的文化和文明三、有关人文文化与政治社会六四、结语:中国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

封面

南怀瑾选集-原本大学微言-第十一卷-[典藏版]

书名:南怀瑾选集-原本大学微言-第十一卷-[典藏版]

作者:南怀瑾

页数:506

定价:¥69.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309094428

PDF电子书大小:14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南怀瑾选集-原本大学微言-第十一卷-[典藏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