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海权-第三版

本书特色

[

  全书分七部分,呈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结构。**章直切正题,以“中国海权”概念为全书论述展开的起点;第二至六章从历史纵坐标和现实横坐标论述中国海权的定位,从中可看出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七章回扣“中国海权”正题,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附录内容分为讲座、访谈、时平、战略四方面。全书以附录文章《2049: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收尾,此与正文第七章相呼应。 “中国海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

作者简介

[

张文木: 1957年生于陕西,1975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锻炼,自1979年起,相继在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学习。19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度国家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系做访问学者,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著有 《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中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2010年)、《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2010年)、《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2013年)。

]

目录

一、论中国海权 (一)海权的概念及其误用 (二)中国海权的特征 (三)世界军事变革与中国海军跨越式发展战略 (四)中国海权扩展原则 二、制海权与大国兴衰 (一)资本全球化与制海权理论的产生 (二)制海权与大国兴衰 (三)制海权扩展的限度 三、世界霸权与印度洋 (一)控制印度洋:拿破仑争霸世界的首选目标 (二)控制印度洋:19世纪末英俄在阿富汗狭路相逢 (三)会师印度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的“*后使命” (四)控制印度洋:20世纪末美苏决战阿富汗 (五)大棋局,老棋谱 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二)英国和法国是资本全球化和多极化历史的发祥地 (三)经济全球化催生海权新观念 (四)强大的海军是国内财富积累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保证 (五)中国已将部分命运托付给了没有安全保障的世界 (六)没有海上军事远投能力,海外贸易保护就是一纸空文 (七)国家利益所在即我们国家安全边界之所在 (八)获得制海权,也就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历史的主动权 (九)台海统一是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张资格认证书 (十)赢得挑战才能获得的历史机遇 五、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心区域的大国政治 (一)资源是地缘政治及其制权理论演绎的逻辑原点 (二)世界体系中的现代地缘政治及其特征 (三)印度洋及其北岸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印度未来安全 (四)“麦金德悖论”与英美霸权的衰落——基于中国视角的经验总结 (五)美国政治结构与外交政策——兼谈美国“战略东移”及其后外交走向 (六)伊朗高原:中国西陲安全的“桥头堡” 六、战后雅尔塔体制与亚太和平 (一)变动中的世界政治与日本问题 (二)在钓鱼岛赢得尊严 才能在南海赢得尊重 (三)中俄结盟的限度、目标和意义 (四)中美西太战略博弈的重心与边际 (五)深入理解邓小平的海洋战略 七、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 (一)新时代、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新视野 (二)建构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三)挑战与机遇 (四)台海统一的紧迫性及其路径分析 (五)台海统一后,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做收缩性调整 附录讲座论正在崛起的中国及其经营和治理世界能力预备——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讲座 访谈中国海洋战略应坚持“地区性守成”原则 经济全球化与制海权 我国海上战略力量的发展方向 追求“学问与国家共命运”的学者——专访张文木 时评现代中国需要新的海权观 中国海权要避免盲目跃进 南海:日本很危险,印度凑热闹 围堵中国将会拖垮美国 台湾只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战略布局中的一颗“虚子”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重读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战略2049: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封面

论中国海权-第三版

书名:论中国海权-第三版

作者:张文木

页数:382

定价:¥48.0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2787356

PDF电子书大小:15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论中国海权-第三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