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前海戏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
张庚、郭汉城编写的《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通过古代戏曲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提供借鉴、思路。全书共分为四编十三章,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北杂剧与南戏”、“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清代地方戏”较为清晰的勾勒了戏曲艺术发展脉络,既有对民间戏曲的重视与张扬,也不忽视文人戏曲和宫廷戏曲的价值与意义;既有对剧本文学的考辨论述,也深入涉及舞台表演各个环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目录
**编 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章 戏曲的起源**节 古代歌舞与古优第二节 角抵戏与参军戏第二章 戏曲的形成**节 从庙会到瓦合第二节 宋杂剧与金院本第二编 北杂剧与南戏(12世纪至15世纪的戏曲)**章 综述**节 本时期内戏曲发展的概况第二节 北杂剧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 北杂剧的作家与作品**节 北杂剧作家与作品概述第二节 关汉卿及其作品第三节 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节 马致远的作品第五节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第六节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第七节 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第三章 南戏的作家与作品**节 南戏作品概述第二节 《白兔记》第三节 《拜月亭记》第四节 高则诚的《琵琶记》第四章 北杂剧与南戏的舞台艺术**节 概述第二节 北杂剧的音乐第三节 北杂剧的表演第四节 北杂剧的舞台美术第五节 南戏的音乐第六节 南戏的表演第七节 南戏的舞台美术第三编 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14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叶的戏曲)**章 综述**节 本时期内戏曲发展的概况第二节 昆山腔的产生、兴起与发展第三节 弋阳腔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第二章 昆山腔的作家与作品**节 昆山腔的作家与作品概述第二节 汤显祖及其”四梦”第三节 沈璨及其作品第四节 李玉的作品第五节 李渔的戏曲作品与理论第六节 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第七节 洪异及其《长生殿》第三章 弋阳诸腔作品**节 弋阳诸腔作品概述第二节 《破窑记》第三节 《金貂记》第四节 《珍珠记》第五节 《荔镜记》第四章 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的舞台艺术**节 概述第二节 昆山腔的音乐第三节 昆山腔的表演第四节 昆山腔的舞台美术第五节 弋阳诸腔的音乐第六节 弋阳诸腔的表演艺术第七节 弋阳诸腔的舞台美术第四编 清代地方戏(17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的戏曲)**章 综述**节 本时期戏曲发展概况第二节 地方戏的兴起与发展第三节 昆弋诸腔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章 清代地方戏作品**节 概述第二节 《雷峰塔》第三节 《黄金印》第四节 《缀白裘》中的地方戏曲剧本第五节 楚曲《祭风台》第三章 清代地方戏的舞台艺术**节 概述第二节 清代地方戏的音乐(上)——多种戏曲声腔的出现第三节 清代地方戏的音乐(下)——板式变化结构体系的形成第四节 清代地方戏的表演(上)——多种脚色体制的全面发展第五节 清代地方戏的表演(下)——综合性表演形式的进一步戏剧化第六节 清代地方戏的舞台美术第七节 宫廷戏曲的舞台美术后记
封面
书名: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前海戏曲研究丛书
作者:张庚郭汉城
页数:992
定价:¥178.0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3957284
PDF电子书大小: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前海戏曲研究丛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