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台先驱郑芝龙
节选
[
《中华商圣系列:拓台先驱郑芝龙》: 史无前例的航海壮举3万年前,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临海而居,弄潮拾贝,妇女戴上了贝饰项链,开创了原始的海洋文化。’7000年前,浙江的河姆渡人用整木制造船桨,开创“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原始航海;6000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百越人、龙山人驾舟弄潮,随波逐流,逐岛漂航,把有段石锛传遍太平洋诸岛和拉丁美洲西岸;2500年前,在春秋时期的渔猎攻战纹壶,记载了壮观的古代挥戈水战和中国独特的划桨方式;2100年前,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开通了欧洲、亚洲贸易通道;1200年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佛经、佛像、佛具以及雕塑、绘画、建筑等唐朝文化传播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始祖,被封为“大都僧”;600年前的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世界航海推向了巅峰,为世界大航海的先驱者及“和平航海”的开拓者。 明成祖朱棣选择郑和来统率这支庞大的船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也是很得当的。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原姓马,有的书上称他为“马三保”。他们家世奉伊斯兰教,其祖父和父亲都曾去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圣,因而被称为“哈只”,意即巡礼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攻灭了云南的梁王政权,郑和被俘人宫,成为宦官,后被朱元璋拨给燕王朱棣听用。郑和在朱棣身边长大,在靖难之役中亲临战阵,“多立奇功”,深受朱棣的赏识和信任。朱棣即位后,命他为内宫监太监,并赐姓为“郑”,从此更名为“郑和”。由这种经历可以看出,郑和是深受明成祖朱棣信任的人。 明成祖朱棣对郑和才能也很了解,知道他堪此重任。据记载,“(郑)和自幼有材智”,“材负经纬,文通孔孟”。有的史书上说“(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帝(明成祖)甚倚信之”。《明书.郑和传》则说他“丰躯伟貌,博辩机敏”。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郑和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既通文墨,又知兵习战,是具有统率才能的人。 明成祖朱棣选中郑和,还有信仰上的原因。郑和出生于伊斯兰世家,他本人是回教徒。郑和在第五次下西洋时,曾亲自到泉州回教先贤墓行香。在南洋一带,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诸国更是伊斯兰教的世界。由信仰相同的郑和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自然是很适宜的。 另外,郑和还崇奉佛教。明代宦官“*信因果,好佛者众,其坟必僧寺也”。郑和也不例外。在姚广孝题记《佛说摩利支天经》中说:“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佛善,施财命工刊印流通……”郑和施财刊印佛经,还有个“佛善”的法名,足以证明郑和还是个佛教徒。这对郑和出使也是个有利条件,因为众所周知,在东南亚和南亚一代佛教有很大的势力。 为了郑和能顺利出使,明成祖朱棣十分关心建造海船事宜。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即命福建建造5艘海船,以备下西洋之用。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又命改造海运船249艘。据《明史.郑和传》记载,这些船只很大,长44丈、宽18丈,可乘千余人。当时,大概只有中国才能建造这么大的船只。这种大船是郑和安全远航的可靠保证。 明成祖朱棣还为郑和组织起人才齐全的出使队伍。郑和这支队伍有2.78万人,除军士外,还有各种行政和后勤人员,像医官、文书、通事(翻译)、火长(船长),凡所需人员,可说是应有尽有。 那么,明成祖朱棣到底为什么这样兴师动众,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命郑和大规模出使呢?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应该说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除了对外友好交往以外,至少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急需收服民心。从传统上来看,朱棣夺取皇位属于“篡逆”,有悖于封建正统观念,其合法性受到广泛的攻击和怀疑。方孝孺宁被诛“十族”也不为他起草登极诏就是明证。因此,朱棣在大肆诛杀建文旧臣后,迫切需要提高个人声望。在封建专制时代,封建帝王为提高个人声望是不惜任何代价的。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出使,“颁正朔”,广施赏赉,以使“太宗文皇帝德泽洋溢天下,施及蛮夷。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莫不遵亲,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这种“万邦臣服”“祯祥毕集’’的盛况,可以大大提高皇帝的声望,树立自己“代天行命”的天子形象。这对明成祖朱棣收服民心是大有益处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明代始终存在着所谓“北虏南倭”的压力,深刻地影响了明王朝的内外政策。在明初,南边的倭患尚不甚严重,主要威胁是北边的蒙元残余势力。 蒙元势力虽北走沙漠,但仍保留有一支相当强的军事力量。明太祖朱元璋虽屡次遣将北征,但始终未能根本解决问题。明成祖当燕王时,即与蒙元势力进行过多次交锋,对这种威胁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他即位不久就长驻北京,摆出与蒙元战斗的姿态.纵观明成祖朱棣的一生,除靖难之役外,他的军事生涯差不多都是与蒙元势力周旋。他曾亲自五征漠北,反击蒙元势力的侵扰。北边的这种形势,使明成祖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南方。通过郑和下西洋,发展和南边诸国的友好关系,正是为了贯彻他的这种战略意图。于是,永乐年间就呈现出这样的局面:在北边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远征,在南边则是郑和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远航。明成祖用兵于北疆,施德于南方,是威德并举的战略。郑和果然不辱使命,在“下西洋”的过程中“施恩布德”,使双方的友好关系建立并增强起来。终永乐一世,除安南外,南方基本没发生什么战争。明成祖晚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人贡者殆三十国”。这大部分的功劳应归于郑和的出使。 ……
]
本书特色
[
《中华商圣系列:拓台先驱郑芝龙》讲述了郑芝龙和郑成功的生平大事、个人气魄、为人处世以及策略掌控,全面展现了郑氏父子的成功绝学,郑芝龙和郑成功的生平大事、个人气魄、为人处世以及策略掌控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全面展现了郑氏父子的成功绝学。
]
内容简介
[
《中华商圣系列:拓台先驱郑芝龙》对郑芝龙和郑成功的生平大事、个人气魄、为人处世以及策略掌控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全面展现了郑氏父子的成功绝学。亦商亦盗,亦臣亦叛!八面玲珑,叱咤台海;慢品郑芝龙经商谋略,细述海商的传奇人生。
]
目录
**章 进退失据:海商无奈抉择史无前例的航海壮举下西洋成千古绝唱勇于冒险的海上商团重新戴上“紧箍咒”当商人变成海盗倭寇患起的真相冲破海外贸易的樊笼隐伏的西方危机第二章 崭露头角:一代枭雄的崛起浪迹江湖的少年西至吕宋,东往日本宝岛拱手让人因缘际会,成为海盗龙头被逼上“梁山”手下留情的背后郑芝龙扬名东南第三章 拓台先驱:成为海上霸主实现“招安”夙愿翦灭海上群雄前所未有的惨败料罗湾大捷“混血儿”回到故国拜“东南文宗”为师大明王朝日薄西山第四章 乱世徘徊:奔走新旧政权“海上马车夫”卷土重来再败侵略者夫妻终得团圆大明王朝的覆灭“皇帝的新衣”跻身“开国”重臣第五章 分道扬镳:父子形同陌路陷入争权泥潭忠臣英勇赴死立场再一次动摇郑氏父子“隆中对”靖国难,建奇勋不拘一格招人才文韬武略,见识不凡为自己埋下祸根第六章 踌躇满志:扯起抗清旗帜清朝的心腹大患真招抚,假和谈亲手关上招抚大门雄师十万气吞清目标南京功败垂成的遗憾枭雄的没落第七章 英雄落寞:海商风姿不再宝岛台湾重回祖国铲除殖民文化之根处在两国夹击之下冲破封锁的枷锁英雄去世,政权终结两代人的启示一个家庭,两条道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拓台先驱郑芝龙
作者:姜正成
页数:257
定价:¥38.0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04754950
PDF电子书大小:11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拓台先驱郑芝龙》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