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信用与宏观流动性

本书特色

[

本书研究货币与金融信用历史演进过程的宏观流动性问题,以反映货币与金融在宏观经济中的根本作用机制及其变化;梳理经济金融化(经济虚拟化)的历史过程,分析造成现代金融不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的货币金融方面的根源和机制;探讨了现代货币金融政策的目标、机制和工具等。

]

目录

1 日益重要的宏观流动性问题——表现、研究逻辑与方法1.1 研究的问题1.2 宏观流动性问题及其基本研究思路1.3 基本观点、研究逻辑和主要内容1.4 研究方法1.5 本书结构 2 宏观流动性问题:概念、逻辑、架构2.1 货币与流动性——基础研究的历史路径2.2 流动性的定义:综述2.2.1 流动性概念之到期日2.2.2 流动性概念之便宜性2.2.3 流动性:金融影响力的定义方法2.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流动性研究的*新发展2.3.1 对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和市场流动性的研究2.3.2 对中国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的研究2.4 货币、信用与宏观流动性的本质:基本观点2.5 金融化过程与宏观流动性风险的产生2.5.1 货币、资本与金融信用2.5.2 经济金融化的含义2.5.3 金融化过程与流动性风险的产生2.6 流动性测度方法:简要综述2.7 中国货币市场宏观流动性风险的实证分析 3 宏观流动性问题:本质、机制与历史演进一基于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资本与信用理论的研究逻辑3.1 宏观流动性风险的本质:金融脆弱性的现代表现之3.1.1 金融危机的几个方面的研究3.1.2 金融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化3.1.3 经济金融化的*新研究3.2 金融信用、虚拟资本与金融不稳定:实体经济的锚定3.2.1 金融不稳定的根本机制:资本积累规律依然是决定性力量3.2.2 金融信用的拓展、杠杆化融资机制与虚拟资本3.2.3 货币、信用制度、*后贷款人:金融信用膨胀的货币金融制度因素3.3 对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启示:一般历史规律和经验3.4 总结 4 金融深化后的宏观流动性问题——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对货币、流动性研究的推进4.1 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基本思想4.1.1 货币的本质4.1.2 货币的储藏功能与流动性4.1.3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信用的影响4.1.4 货币的流动性与货币的流通速度4.1.5 货币内生性4.2 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中的流动性研究4.2.1 流动性偏好理论4.2.2 琼·罗宾逊的观点4.2.3 保罗·戴维森的观点4.3 明斯基金融脆弱性理论4.3.1 货币、金融与投资——明斯基的核心思想4.3.2 金融脆弱性4.3.3 阶段分析法和金融系统发展4.3.4 明斯基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5 新古典经济学的流动性冲击模型和发展6 瓤古典经济周期分析中的金融中介和信贷政策理论分析7 宏观流动性的测度与影响:方法综述8 国际宏观流动性膨胀与典型国家宏观流动性问题9 流动性管理政策研究10 流动性管理政策研究11 对流动性研究的总结参考文献

封面

货币.金融信用与宏观流动性

书名:货币.金融信用与宏观流动性

作者:李宝伟

页数:249

定价:¥35.0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04977649

PDF电子书大小:14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货币.金融信用与宏观流动性》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