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从临汾到延安

本书特色

[

  《侧面:从临汾到延安》纪录了以作家萧军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奔赴延安途中所感受到的“圣地延安”所处的真实的中国社会环境。从“侧面”见证了萧军、萧红从此分离的情形,有重要的文学研究资料价值。

]

内容简介

[

  《侧面:从临汾到延安》仅从小小的时代侧面,短短的一个月的旅程,从作者犀利的观照下,记录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个当时的政治与社会,一些当时的人的所作所为,作者希望人们思考:身处战争的年代,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一种信仰?而身处和平的年代,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实?——还是那句老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

作者简介

[

  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曾用酡颜三郎、田倪、田军等笔名发表文章,辽宁省义县(现属凌海市)人。1928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1933年与萧红出版了短篇小说合集《跋涉》,1934年10月间在青岛完成成名作《八月的乡村》,后与萧红一起去上海,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左翼文学活动,1935年7月《八月的乡村》出版,被誉为抵抗日本侵略的文学上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为之作序,称它是一部很好的书。继《八月的乡村》之后,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羊》、《江上》,散文集《十月十五日》、《绿叶的故事》,中篇小说《涓涓》等。1938年,第一次到延安,受到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接见。1940年6月,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主持鲁迅研究会工作并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萧军重返哈尔滨,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后受到错误的批判与处置,1949年春至抚顺矿务局总工会任资料室主任兼抚矿京剧团顾问。1951年,回到北京,在逆境中写出《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以及《第三代》最后部分等作品。1979年,受逊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当选主席团团员,重返文坛。1988年夏,兼军在同病魔抗争一年之后,与世长辞。享年81岁。

]

目录

**篇**章我留在临汾一 因为我强壮!二把墙壁填起来三 疯人四 她有孩子也有妈妈五 “死别已吞声,生离常恻恻”第二章照常地醒来第三章**个会议第四章汾河也变得狭细了第五章刘村及其他一 “小鬼”的群二 地图上的红线和红圈三 一只雁飞得很低的第六章 “知道吗?这是手榴弹第七章 “共产主义的错误”第八章 日本刀第九章**号教授和“东北人”第十章 “这些,怎么能背呢?”一刘同二*后的晚餐三 一个节日第二篇**章走出临汾一 一群被惊扰了的蜂二 有计划的行军三 襄陵路上四 “回去,擦擦你的枪第二章一辆炮车坐在泥泞里第三章古城第四章盘道村的早餐第五章夹谷第六章清风崖的夜第七章乡宁第八章吉县第三篇**章渡河一春天二回忆三 人与人之间四 冰崖五“人”字形的路口和碉堡六狭路七 褴褛的战士第二章渡过黄河以后一 为了“穷”的缘故二 “你要‘为金钱而斗争’吗?”三 贫农会长四 一架眼镜五 “老农民疯子”六 他用手里的棍子指着天西的太阳发誓了第三章延长城一鲁迅师范二 荒残了的煤油厂三 狼四 “没有条子,要送到政府里去”第四章延安城外附录一原版前记附录二新版前言附录三 在西安——聂绀弩回忆萧红赘语

封面

侧面-从临汾到延安

书名:侧面-从临汾到延安

作者:萧军 著

页数:330

定价:¥56.0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7834789

PDF电子书大小:12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侧面-从临汾到延安》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