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的社区研究与实践

节选

[

  《转型中国的社区研究与实践》:  首先,社区建设理论准备的缺乏与碎片化实践并存。作为一种“命名政治”的产物,社区建设从历史角度来看,其从来都是一场以宏大而模糊的话语自上而下推进实践的社会工程。从80年代中期提出“社区服务”到1991年民政部正式提出“社区建设”概念的时候,很多研究者和管理者都表示:“社区建设”对群众来说是一个新名词,对社会管理者而言是一个新领域,究竟什么是社区建设,要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这些问题都不是很清楚。即便到了今天,社区建设的内涵仍然还处于讨论的中心。毋庸说近年来勃兴的社区治理理念,相关的理论研究整体上仍处于探索和译介的阶段,西方理论与中国本土理论的结合还未得到很好的整合。显然,社区建设的实践整体是缺乏理论准备的,且是缺乏必要的共识的,这必然带来了地方性导向的探索式实践,社区建设因此进入一个表面异彩纷呈但暗藏危机的阶段。近年来,各个地方冠以“创新”之名的社区治理实践背后存在对于社区本身及其建设路径理解的差异性,其所使用的概念理论指涉和外延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甚至出现了对概念和理论的生硬照搬。社区建设的各种创新反而使其陷入了一种碎片化的危机。同时,由于社区类型的多样化以及发展条件的差异性带来了非均衡化的社区建设,更加使得我们不得不追问:在以标榜“创新”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可能在实践层面形成对中国社区建设的整体理解和普遍性的评价体系?社区建设是否会因为松散的“创新”和不断“命名”而带来新的实践难题?  其次,社区建设的“命名”与现实之间存在过大的落差。作为一种“命名政治”的产物,社区建设显然不是服从自然秩序的现实存在,其在根本上可被视为一个意义建构先行于现实的社会工程——通过某种治理话语的命名来召唤现实,进而敦促理想与现实的贴合。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命名与现实之间可能会形成一种尴尬的关系,即通过新命名包装旧秩序,以“穿新鞋走老路”或者是“新瓶装旧酒”的方式而非通过切实的自我变革来弥合现实与“命名”之间的距离,社区建设因此可能成为一种自我言说和自我实现的预言,以至于有的学者感叹“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的美好初衷,却仍然只是一个美丽的‘画饼’”。目前对于社区建设的必要性等应然的部分强调得较多,但在实践上缺少具体的操作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理念被束之高阁。在中国的语境中,社区建设背后附着了多重期待,这虽不仅限于中国,却又凸显于中国,以至于社区建设在不断增加的期待中变成了万能的篮子,什么都往里装,反而模糊了社区本身所应有的焦点,而带来理想与现实之间过大的距离。即便在治理理念高扬的今天,社区建设在现实层面仍然突出地深陷一系列矛盾处境,比如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难以与自下而上的自治权力有效衔接:社区的当代发展陷入一种“选择性招募”的困境,社区建设所能调动的资源与所需要动员的资源产生巨大落差;社区建设的碎片化实践带来社区建设整体性和系统性缺乏,等等。同时,已有的社区建设实践不断提醒我们必须看到,国家、社会、市场、个人都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策略性行动所存在的内在分异、张力甚至是冲突,这可能直接导致社区建设从制度设计到制度实践的落地过程中产生未预期的后果。  ……

]

内容简介

[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当下社区研究所要处理的空间性与社会性关系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转型中国的社区研究与实践》立足于转型中国的社区实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转型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社区发展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是一本全面回顾、总结与探索当代中国社区研究的力作。

]

作者简介

[

  吴越菲,社会学博士,上海市“晨光学者”。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等领域的研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文军,社会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理论等领域的研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

目录

**章 社会转型与转型中国的社区实践一、社会转型的中国实践及其价值二、转型中国的实践特征及其发展三、转型中国的社区议题及其实践第二章 社区研究:理论脉络与多重路径一、总体性的“社区”概念及其内涵二、社区研究理论的基本脉络三、社区研究的多重路径与主要领域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区发展与实践塑造一、当代中国社区发展的历史沿革二、作为“命名政治”的社区建设实践三、“共同体”困境与社区发展的前景第四章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一、城市社区的结构变迁及其张力二、权力重组与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三、新型“政一社”关系的构建四、城市社区共治结构的多方营造五、转型社区的形成及其主要特质第五章 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转向一、面向流动性的城市社区治理二、加强网格化的城市社区治理三、迈向精细化的城市社区治理四、探索情感化的城市社区治理第六章 城市社区服务与模式创新一、“后单位制时代”的社区服务供给二、福利转变中社区服务体系的重建三、社区服务内涵演变与模式创新第七章 村落转型与农村社区变迁一、村落转型及其“乡村性”论争二、传统村落转型及其乡村性特征三、社区融合与“新乡村性”的出现四、村落转型中乡村社区的未来走向第八章 制度变革与农村社区转型发展一、传统农村的制度基础及其演变二、乡村振兴与传统农民的角色转型三、城乡关系的演变与乡村结构转型四、农村社区转型发展的三重动力第九章 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一、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启及其主要内容二、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厘清的问题三、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第十章 农村社区发展与服务供给第十一章 社区为本的灾区重建行动第十二章 转型中国的社区研究:理论与实践反思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哈尔滨市道里区案例汇编附录二:“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沈阳市沈河区案例汇编后记

封面

转型中国的社区研究与实践

书名:转型中国的社区研究与实践

作者:吴越菲

页数:368页

定价:¥82.0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8-01

ISBN:9787508762012

PDF电子书大小:6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转型中国的社区研究与实践》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