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解易
节选
[
bsp;《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
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
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
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
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
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细媪交感,变化不穷。形一受其生,神
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
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卦虽不同,所同者奇偶;
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卦为其体,三百八十四爻互为其用,
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
莫不有爻之义焉。
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时固未始有一,
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穷,而爻亦未始有定位。以一时而索卦,则
拘于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谓卦爻彖
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故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
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
后可以谓之知易也。虽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卦之有爻,卦之已
见者也。已形已见者,可以知言;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
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
这本《朱熹解易》,主要阐释朱熹的《周易本义》经文、 《彖传》、
《象传》及其注解。本拟将《周易本义》的易传部分含《文言传》、
《系辞传》、《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及朱熹的《易学启蒙》
等一并推出,由于时间关系和本人的工作关系,尚未完成,且将其
待后出版。
《朱熹解易》的原典——《周易本义》,明清两代为科考的必修
课本,从中可以看出它确有精深之处。朱熹以义理为主,以义理、
象数两相参与,既切占筮之用,又阐发《易》理深蕴,端正了历代
“象数派”与“义理派”各执一端的正宗学说。平心而论,自汉以
下,以“象数”解《易》有拘泥于卦象之偏,并杂入种种术数之
说,每使《易经》的大义有支离破碎之状。朱熹一改旧习,独树新
帜,视玄理之说虽有所偏颇,但亦非尽弃象数,而是将义理与象数
综合起来,其宗旨在于探求完整的《易》象,把握《易》理内蕴,
使六十四卦的经义有条不紊。将两派学说互为致用,使名物为象数
所依,象数为义理而设(见《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如此,
以“象数”与“义理”相互参用,才能明辨《易经》主旨。
本书“释义”部分共有964条,虽然参考了很多注《易》者的
观点,重点是在朱熹注译之下进行发挥、阐述,毕竟有些地方本人
理解不到位,写得比较粗糙,但重点还是从做人做事的心态入手,
根据《易经》原文的含义,根据朱熹的解释进行发挥,尽可能地不
失人之常情,人之常理,人之常态。也就是说,要做个好人,必须
有一个做好人的心态,不违天时、不违地时、不违人时,抱着“与
天地准”的大原则,这样才能把想做的事、该做的事,做到自己满
意,大众满意,社会满意。
继《说文解字》之后,又一部古代字典《玉篇》是这样解释
“经”字的: “经,常也。”也可以说,历代各家各派的经典,都是
日常生活中的结晶,都不会脱离人之常道,人之常情。孔子在《系
辞传·上》中说: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
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下筮者尚其占。”由此可见,占卜只
是《易经》的四大主要效用之一。 《系辞传》是释《易》的占卜之
书。但它是从大层面上进行占卜,并非占某一点、某一项、某一
事,不然就不会把《易经》用成活解了。总的来说, 《系辞传》等
就是《易经》占卜大层面的诠释,就是学习占卜的根基。做人要有
根,做事要有根。 “树长万丈落叶归根”,我们寻着这个根,就能
寻到学《易》的源头,就不会片面地见于“吉”、 “凶”、 “悔”、
“吝”,就不会在现实中去寻求那个未知,就不会被片面的占断之
词,牵着鼻子走。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简而言之, 《易经》强
调的是:走好每一个过程,才能得到美好的结果。并非当代有些人
的观点. “只要结果,不问过程”。这种认识是追求片面的“吉
凶”。既不合情合理,也不现实,更不是《易经》的本源思想。总
之,我们要把《易经》用活、用灵,本着“《易》与天地准”的原
则,就会生出自己的大业,就会得到吉祥如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心态也要进步,我们看待中
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也要进步,我们看待《易经》的观点也要进步,
这样就会从《易经》中看出其四大功效、六大功效、八大功效……
在我的学易过程中,以及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易
学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得到当代世界出版社的热情帮助,在此
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得到读者赐教,以便
在下部《朱熹解易》的撰写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殷美满
2007年6月
Longxd@Vip.163.com.cn
,
译文
贲卦象征文饰、装饰。
亨通,得小利者利于前往。
朱熹原文
“贲”,饰也。卦自损来者,柔自三来而文二,刚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济而来
者,柔自上来而文五,刚自五上而文上。又内离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
象,故为贲。占者以其柔来文刚,阳得阴助,而离明于内,故为“亨”。以其刚上文
柔,而艮止于外,故“小利有攸往”。
释义
贲,指文饰、装饰之意。贲卦是紧接噬嗑卦而来,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
律,恶要罚、善则饰。噬嗑卦讲治狱,贲卦论文与质的关系。治理政事,宜于求
“文明”景象,治狱则是以“明”(证据)为本,不能文饰。从卦象上看,好似太阳从
山上出来,五彩缤纷的阳光把大地装饰得很娇美,所以称为贲。贲虽崇尚文饰,
必须以质为本,文只是外在的装饰而已。所以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文饰则能增
添质的光彩,所以说贲为亨通。因为有文饰之道,可以增其光彩,所以能得小
利,有所前往。
彖日与朱熹原文
贲亨。
“亨”字疑衍。
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
错。天文也;
以卦变释卦辞。刚柔之交,自然之象,故日“天文”。先儒说“天文”
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又以卦德言之。“止”,谓各得其分。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极言贲道之大也。
译文
彖辞说:贲卦亨通,有阴柔前来文饰阳刚,所以亨通;刚柔分出,阳刚居上
而文饰阴柔,所以说柔小者利于前往。刚柔交相辉映,这是天的文彩;文明在于
使人的行为有所约制,这是人为的文彩。观察天(自然)的文彩能够明白四季交
替的规律,观察人为的文彩,能够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文明。
释义
噬嗑卦讲的是法制,贲卦则是论述文饰及文与质的关系。彖辞从卦的变化
解释卦辞。而刚柔之交乃是自然现象,所以称“天文”。而古代释《易经》的先儒
们认为“天文之前”应有“刚柔交错”四个字,理义如此。从卦体看,是刚柔交错;
从卦德看,是释文饰之义。贲卦尚文,而文必以质为本。质乃事物的本质,文乃
外在的装饰。事物无本不能立,无文则不美,而文饰可增添质的光彩,所以说贲
卦亨通。但两者的关系是以质为主,以文相济,如果以文为主,以质为辅助,则
文重质轻,仅可装饰一时的美观,令人有华而不实之感。文明是重要的,但得有
止,止不是止文明,而是止文明的过度和弊端,使天下在不知不觉中度化成俗,
使贲道大行。
象日: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译文
象辞说:山下火焰焕彩,是贲卦之象。君子观象悟理,兴礼乐以修明政务,
不可以文饰处理讼狱。
朱熹原文
“山下有火”,明不及远。“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狱”,事之大者。内离明而
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释义
贲卦说明的是文饰,与噬嗑说法制的要求相逆。文饰可给大自然装饰,比如
山林绿化,布置环境,住室装饰得美观等,当然人装饰得漂亮也未尝不可。但是,
处理政务,特别是“折狱”之事是装饰不得的,处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都不能
随意文饰,文过饰非,这样必误大事。“折狱”是非常严肃、严谨的事,如果用文饰,
必定会造成冤假错案。政务因文饰,就会虚夸弄假,欺君罔上,如此均不可取。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译文
初九,文饰脚指,舍车不坐而甘愿步行。
朱熹原文
刚德明体,自贲于下,为舍非道之车,而安于徒步之象。占者自处,当如是也。
释义
初九处于贲卦下位,德刚体明,表现出不图富贵而安于贫贱之态。
]
本书特色
[
,
中国儒家诸子中,朱熹被称为朱子,
中国易学史上,朱熹易学是又一个里程碑。
——殷美满 ◆编译
,
读《朱熹解易》须从做人做事的心态入手。从人之常情。人之常理,人之常态入手,
不违天时、不违地时、不违人时,抱着『与天地准』的大原则,这样才能把想做的
事、该做的事,做到自己满意,大众满意,社会满意。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阐述朱熹的《周易本义》经文、《彖传》、《象传》及其注解。
]
作者简介
[
p>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
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晚年客居
建阳(今属福建)考亭,又主讲紫阳书院。故别号考亭、
紫阳。卒谥文。世称朱文公。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一生
除教书外,就是广注典籍.对经、史、文、乐律以及自
然科学,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四书章旬集注)始
立“四书”之名,明清定为必读注本。
在哲学上,他集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
程颐之理学的大成,为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世称程朱
学派。他认为“理”和“气”能相分离。“天下未有无
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
后”,“有理便是有气,但理是本”,将“天理”与
“人欲”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
理”。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
理论工具;明清两朝都尊其为儒学的正宗。
朱熹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吸收当时自然科学的一些
成就,提出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J些见解。如关于阴阳
二气的字宙演化说,地质的变异说等。他的博览与精密
分析问题的学风,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
到国际,如日本的德川时代. “朱子之学”就很风行。
]
封面
书名:朱熹解易
作者:殷美满 编著
页数:550
定价:¥49.8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509002155
PDF电子书大小:4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朱熹解易》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