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与面包:第三帝国社会生活史
相关资料
[
匿名: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对于德国迷来说这也是又一本客观了解德国历史文化的好书噢!
对于今人来说,读历史,历史人物个人的是非成败不是太重要的,更重要的反而是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因为那些原因有可能在某一个历史时刻重新走上未来的历史舞台。一个组织或者一个民族的强大,同样也可以从本国历史或者世界历史中寻找答案。近年来,对社会文化史是特别感兴趣的,尤其又是德国!我能说这本书的副书名比正书名更贴切也更吸引我的注意力吗?!封面不是特别喜欢,但是重点是内容富有启发,所以封面可以忽略不计啦!推荐阅读,如果你喜欢反思历史和阅读历史,如果你喜欢德国,如果你关注德国文化,本书值得一读。
许述:好书,值得拥有
这本书印证了我的一个看法:德国不仅是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而且在管理社会、发展经济、汇聚资源上也是高手。希特勒对外残暴无情,但却在德国国内长期实施“仁政”,其中一项举措就是从不对德国人收税,用中国古代的话来说,就是“永不加赋”,可是没有几个人做得到。希特勒为什么能得到德国人铁杆支持和拥护,这个怕是不能忽视哦。
eheheheh:作为认清纳粹主义的邪恶本质的一面“无瑕”的镜子的艺术
纳粹德国无疑已是臭名昭著了,但社会学者和历史学者乃至一般关心人类社会走向的民众,对于纳粹德国研究绝不能止步于这么一个政治正确的结论而已。更应该而且是必须进一步揭露的是:当年的德国人或者说人性何以走到如此黑暗的境地?
就此而言,跟好的一个剖析层面毋宁是一个国家的“大众文化与高级艺术的面貌”,其理由在于:艺术的本质无论如何必然是纯粹的,或者是纯粹的高尚,或者是纯粹的邪恶。也即,艺术可以作为反映一国民众(有时候甚至是少数高层操纵者)的心理状态和政治诉求的“无瑕”的镜子。艺术这面“镜子”或许会比直接从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等更加直观、更不易让认知者产生误解。
因此之故,《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第三帝国社会生活史)》一书在这方面的探索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苦瓜:稀少珍贵的老百姓的生活史
历史往往是帝王史,不是百姓史。纳粹历史相关的书不少,但涉及老百姓生活史的太少了,尤其是纳粹德国这段历史中的平常人生,似乎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一点。这本书图片挺多,刷新了认知。
匿名:重新看历史
今天重新看德国史上黑暗的一段到底是有多黑暗,今天重新看世界史上惨烈的一段到底是怎样走到那一步,今天要反思世界历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真相,这本书有不少启发。
]
本书特色
[
纳粹德国为什么能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后迅速崛起,纳粹德国依靠什么力量成为一台让世界为之深受苦难的强大的战争机器,希特勒是怎样从一个流浪汉一样的退伍士兵成为一度横扫天下无敌于世的战争和杀人狂魔?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能在本书中得到些许的答案。本书是目前为止较为详尽地探讨第三帝国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部佳作,它和其他政治历史,比如《第三帝国的兴亡》,军事历史比如《第三帝国的兴起》《第三帝国的覆灭》《闪击战》等等不同,它探讨和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的第三帝国的面孔。
正是这样的一个第三帝国在政治上野心勃勃,在军事上一度所向披靡,正是这样一个第三帝国,在国内聚集起强大的工业生产和运转能力,使得这部庞大精确而又有效的战争机器让世界为之战栗!
但是这里边的秘密是什么,它有什么致命的弱点,它又是怎样被击败直至灭亡的,本书能够给与一些答案。这是一部能让人明白事情内在机理的Insider’s。本书还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帮助读者充分理解并展示了那个黑暗年代德国的真实面目。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部较全面、权威的纳粹德国史, 它填补了长期以来有关希特勒德国及其罪恶体制的研究空白, 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全过程, 并且深入探讨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 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
]
作者简介
[
马修·休兹博士(Dr.Matthew Hughes)
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Northampton)世界现代史的讲师,由伦敦国王学院(King ‘ s College, London)颁发战争史博士头衔。他写过有关西班牙内战和一次、二次大战的文章,着作有《1915年:拉长的战线》(The Lines are Drawn)与《艾伦贝元帅与1917-1919年英国的中东战略》(Allen
byand British Strategy in the MiddleEast 1917-1919)等书,现居伦敦。
克里斯·曼博士(Dr.Chris Mann)
英国索利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与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欧洲史讲师,在战争研究上荣获伦敦皇家学院的博士头衔。他的研究领域为二十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战争史,著有《1940-1945年流放的挪威军队》(Norwegian
Armed Forces in Exile 1940-1945)和《T-34型战车》(The T-34)等书,现居住伦敦。
于仓和(译者)台北人,1980年生,先后就读辅仁大学德文系与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译有《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列宁格勒战役》、《篱墻之战》、《极地战争》、《二次大战的德国伞兵》、《二次大战的德国海军》、《二次大战的德国空军》、《纳尔逊和他的无敌征战》、《野蛮恶毒的维京人》与《第三帝国的精锐部队》等书。
]
目录
1 阿道夫•希特勒
艰苦的童年
大战结束
第七位党员?
命定之人
啤酒馆政变
希特勒与移交的权力结构
2 没有希望的民族: 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
魏玛共和国
志愿军
经济崩溃
反犹主义
希特勒掌权
对魏玛共和国的定论
3 纳粹经济奇迹
混合经济
失业状态与哈亚马尔•沙赫特
赫尔曼•戈林
德意志劳动阵线
工人的独立
4 纳粹与青年
党卫军第12师“希特勒青年团”师 希特勒学校
反对希特勒青年团
5 妇女与第三帝国
盖尔特鲁德•
修慈—克林科
母亲们
双重标准
妇女与再武装
妇女在乡间
纳粹统治的现实
6 纳粹统治下的日常生活
人民与宗教
新教与一体化
天主教会
农村生活
钢铁般的牢固控制
7 纳粹治下的文化活动
焚书
纳粹艺术:对战争的热爱
8 恐怖降临
反犹主义
“反社会者”
精神疾病
9 旋风般的胜利
朱可夫的反攻
10 厄运的前兆 : 1941年至1944年
第6军团戛然而止
库尔斯克的钢铁炼狱
第二战场
压倒性火力
11 本土战线:工业与生产
劳工短缺
盟军大轰炸
轰炸与生产
12 本土战线:德国的生活
日常生活的现实
娱乐消遣
民心士气
13 *后战役
地狱般的旅程
国民突击队
柏林的战斗
纳粹的复仇
全面投降
14 反抗
左派
红色管弦乐团
萧尔兄妹之死
早期的反纳粹计划
阴谋失败
15 种族灭绝
系统性屠杀
勇敢的抗议
死亡集中营
16 战败的德意志
再度降临的和平
术语表
封面
书名:铁血与面包:第三帝国社会生活史
作者:(英)马修·休茲(Matthew Hug
页数:249页
定价:¥66.0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9216040
PDF电子书大小:5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