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

节选

[

**章 海派背景的“废龙”风波

      **节 大学教授成了众矢之的

      2006年12月4日的《新闻晨报》披露如下:

    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

    核心提示: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正领衔重新建构国家形象品牌。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他认为,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

    晨报讯: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被正式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 “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考虑到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吴友富建议,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来源:《新闻晨报》宋杰通讯员缪迅)

    *先对《新闻晨报》上述消息作出反应的人中,有上海青年作家韩寒。

    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评论,批评吴友富的“废龙”动议:

    又是一个吃饱了撑的教授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为了讨好外国人,想把中国的图腾——龙这形象改了,因为据说,DRAGON的英文意思是充满攻击性和霸气的庞然大物。那么按照这位“专家”的意思。改成温驯的没有攻击性的黄金猎犬是*合适不过的……人家韩国是不愿意首都叫汉城,让人感觉是中国的一个城市,硬是逼我们改成了首尔,而相反,我们的某些专家是多么的贱,为了让外国人看得舒服点,连中国龙都想改……

    一串炮仗,点着了捻子,噼里啪啦,炸了个惊天动地。一时间,新浪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江山信息网、中国网、新华网、中华网、浙江在线、中安网、胶东在线、《中国财经报》、《贵州都市报》、《中国新闻人》、《金融界》、《文新传媒》等媒体争相发布着讨吴宣言或废龙高论。

    论辩激烈,却并不势均力敌。

    从“量”上估计,赞成“废龙”的人数百不及一,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是“护龙”、“保龙”一派。

    从“质”上分析,“废龙”者多张扬反专制、反盲从、反传统、反因袭的旗帜。而且从中华民族多族构成、各有所尊的角度,质疑“龙”的至尊地位;“护龙”者则多立足于历史因袭、传统继承、主流文化及人心取向,极言“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轴心”价值。

    网友与文友们的自由表态,既不乏高卓之见,又难免皮相之论,既集萃了忧国之议,又发泄了伤时之叹。林林总总,无不显示了山野隐贤、江湖藏龙的民族底蕴。

    在《新闻晨报》披露“废龙”消息的同一天,吴友富曾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对“国家形象”的“构塑”作过详细的阐明。《光明日报》这样报道:

    *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家形象构建”课题被列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据了解,目前全国针对“国家形象构建”专门立项的研究课题并不多见。 “国家形象”的概念是什么?构建中国国家形象有什么意义,应该如何着手?记者走访了这个课题的学科带头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

    吴友富教授认为,国家形象品牌是一个国家的标记。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21世纪,中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安全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吴友富指出。即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形象标志,我们也远远没有把它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比如中国的“龙”,其形象往往让一些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过多地理解为凶猛残酷,咄咄逼人,充满霸气和攻击性、挑战性;而“凤凰”、“龙凤呈祥”等宣示温和善良与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形象,则能较为清晰和准确地反映出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爱好和平的本性……

    摘录仅数语,已见倾向。认真解读吴教授的言论,剥离掉那些空泛的、永远正确的议论,他对“龙”的态度虽然未加明言,但否定意向却已显露。听话听音,吴教授为国家的筹划实际上暗含着个人好恶。

    这就无须责怪网友们出言不逊,对吴教授的人品、学问大打问号。

    责难声铺天盖地。吴教授成为众矢之的。

    新浪网当天进行的相关网民调查表明,截至下午5点,近10万网民参加了投票,其中90%以上的网民认为,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象征,早为中外所普遍认同,应该继续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

    时间停滞了。反对的声浪却没有停滞。

    就在这一天,《新闻晨报》记者采访吴友富教授。

    吴友富声言:龙不再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纯属无稽之谈。他表示,自己此前从未就此事接受过媒体采访,所谓龙不再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报道纯属无稽之谈。他强调:“中国龙的形象一定要坚持!”

    与此同时,中国的许多学者纷纷表示:“龙的标志已成为全民族共识,龙的标志地位不可动摇。”

    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西方的Dragon不能与中国龙相混同。西方的Dragon只是对少数几种动物的集合,神性小而单一:中国龙是对许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产生的神物,其神性大而丰富。西方的Dragon主要代表恶,可以说‘充满霸气和攻击性’;中国龙则主要代表善,不存在所谓的‘攻击性’……我们民族创造和选择龙(当然还有凤)这样的文化符号,经历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漫长时光,它凝结、寄托着各个时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体现着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不说放弃了可惜,事实上也放弃不了。”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关世杰认为:“中西方关于龙的不同认识主要是由翻译引起的。众所周知,dragon在西方语境里,比如在《圣经》里是一种脖子很长、有两翼,很凶猛很可怕的动物,是人们设法要诛除的对象,而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龙是一种身体瘦长、吉祥威严的动物。*先翻译dragon的人,可能并不理解dragon在英语文化中的含义,把它译成了中国的‘龙’,习惯成自然,造成了今天的这种情况。”

    其实,庞、关二人的观点是相同的:在文化问题上,既不可以用东方的讲究来要求西方,也不可以用西方的说法来框范东方。

    有人高喊一声:狼来了!闻者大惊,各自操起了棍棒。但是,四处静悄悄,狼没有来,甚至连一只老鼠都没有出现。于是有人用“虚惊一场”来形容这次“废龙”与“保龙”之战。

      本书作者不这么认为。

      有人责怪传媒的“职业操守”。指责传播媒介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将一个虚拟化的“废龙”罪案加在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的头上。此论若确,吴友富教授自然成了舆论的牺牲品。

    本书作者也不敢匆忙追随上述指责。

    即便《新闻晨报》发出的“废龙”警报不准确,虽说韩寒对吴友富的批评不厚道,但由此引发的“龙图腾”讨论,却是共和国建国以来、甚至清末民初以来*广泛的一次“龙”的主题辨析。

    百年期间,历经“革命”,连真龙天子、龙子龙孙都沦落下尘了,而“龙”,意外躲过了劫难,竟然还是国

]

本书特色

[

从媒体的废龙风波说开去,引发自古至今关于龙的传说、争论、考量,史论翔实,点评中肯,文笔流畅,有很强的文化性和可读性。
每个炎黄子孙都要看的一本图书!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把自己视作龙的传人。但是,什么是龙?为什么称中华儿女为龙的传人?什么是中华龙文化?这些依然是令很多人茫然的文化问题。本书给您娓娓道来。 龙,本是一种想象传说中的珍兽,谁也没有亲眼看过,但它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不都把自己视作“龙的传人”吗?可见“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着多么奇特的地位。龙不但是祥瑞的征兆,而且还是有灵性的神物,于此,我们有何理由不对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作一些诠释呢?

《龙图腾》为华夏炎黄子孙释读与生俱来的身份标志,为四海龙的传人提供慎终追远的归宗认同。
——陈仲丹(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龙图腾》很好的解读了中华“龙文化”的源头、演化、内涵和意义,值得向每一个中国人推荐。
——冯保善(畅销书《话说唐僧》作者)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本说龙的书,该书由“海派背景的‘废龙’风波”引起,从“古往今来的‘龙图腾’观”、“龙行天下与民族融合”、“龙的‘生物性’谜案”、“中国龙群落”、“龙的‘图腾’考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华龙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因为龙与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相关,因此本书自然也就触及龙图腾话题。我们生活在后图腾时代,曾有的图腾历经改易,早已失却了原质原创,留下的仅是记忆残片或旧梦组合,作为图腾的龙亦免不了在中国人的生命传承中不断变形。虽然“龙不隐鳞,凤不藏羽”,但画龙说龙依然十分困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古今认识的差异。古人认为龙是鳞虫之长,承认了这一事实,才放大演义出种种神奇。今人认为龙是前朝传说,可归入虚拟范畴,于是一切归结为幻。说龙因此出现了两个领域,一个信仰的领域,一个非信仰的领域。本书的任务不是描画今天流行的种种龙符号,我们的底线是:承认龙是中国人真实的精神创造,因而自然也承认它是一个真实的信仰存在,文化存在,哲学存在,或呼应宗教情结的神学存在。反思龙文化的生成,它的人文功效是远远超过抽象神话的,评价龙和龙文化,是对历史上中国人精神创造的再认识。

]

作者简介

[

田秉锷,江苏著名文史学家,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徐州市政协委员,原《淮海文萃》的主编,曾著有《毛泽东诗词鉴赏》、《金瓶梅与中国酒文化》等作品。

]

目录

序言小引**章 海派背景的“废龙”风波 **节 大学教授成了众矢之的 第二节 辩论引发“废龙论” 第三节 谁有权构塑“国家形象品牌”第二章 天人合一“龙图腾” **节 八千年前“龙图腾” 第二节 “玉龙”随身的符命观念 第三节 敢问“龙”在何方 第四节 对闻一多“龙图腾观”的再认识第三章 龙行天下与民族融合 **节 与“龙”并起的诸“图腾”扫描 第二节 太昊伏羲氏——华夏**龙 第三节 龙,帝王之魂

封面

龙图腾

书名:龙图腾

作者:田秉锷 著

页数:149

定价:¥19.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9701775

PDF电子书大小:10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龙图腾》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