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多重讲述与文艺大众-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文本发生学现象
本书特色
[
本书通过以《铁道游击队》《保卫延安》《红日》《苦菜花》等长篇战争小说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修辞策略、正文本修改、副文本变迁、艺术改编策略等维度进行共时性的文本发生学现象探询,寻找这种流动叙述的背后缘由、动机以及意义,总结其文本发生规律,从而寻找不同艺术版本的复调对话和文本间性,挖掘出不同话语、不同文化之间摩擦互动的历史以及作家的心理书写和精神滑变,进而重新阐释文本,丰富文学史的再构。
]
作者简介
[
龚奎林,河南大学文学博士,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负责人。
]
目录
前 言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 上编 “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文本发生:革命起源 与革命意义的经典化生产和通俗化传播**章 革命起源与革命意义的经典化生产 **节 作家的革命体验与创作特质 第二节 战争小说的诞生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经典化打造第二章 革命起源与革命意义的通俗化传播 **节 战争小说的文艺报刊传播 第二节 战争小说的艺术改编传播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教材教育传播第三章 文本发生学现象的发生 中编 线性时间下的“如何”流变——“十七年” 长篇战争小说的文本发生学现象个案研究第四章 《保卫延安》的发生学现象史料梳理与研究 **节 文本发生学现象概述 第二节 艺术完善与英雄群像的丰满化 ——《保卫延安》版本校勘与阐释 第三节 由基层英雄塑造转向高级指挥者塑造 ——《保卫延安》艺术改编与传播推广 第四节 历史评价与文艺观念的互动第五章 《红日》的发生学现象史料梳理与研究 **节 文本发生学现象概述 第二节 政治理念的规训与人性情感的洁化 ——《红日》版本校勘与阐释 第三节 人性化抒写的边缘探索 ——《红日》艺术改编与传播推广 第四节 人性萌动与革命伦理的取舍第六章 《苦菜花》的发生学现象史料梳理与研究 **节 文本发生学现象概述 第二节 革命伦理的强化和爱情叙事的删减 ——《苦菜花》版本校勘与阐释 第三节 反特、人性情感与英雄形象的互动及选择 ——《苦菜花》艺术改编与传播推广 第四节 家族叙事、三角恋爱与革命伦理的多重变奏 下编 空间场景中的“如何”变幻——“十七年” 长篇战争小说的文本发生学现象研究第七章 “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修辞功能 **节 革命伦理与身体叙述 第二节 历史代述与知识种植 第三节 神话隐喻 第四节 深层审美缝隙的显现第八章 “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正文本修改 **节 版本修改时空图 第二节 版本修改原因 第三节 版本修改内容第九章 “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副文本变迁 **节 封面画与插图画的镜像展览 第二节 内容提要、引语、序言、地图等标识变化 第三节 竖横排版与繁简字体的转化第十章 “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艺术改编策略 **节 二元对立的性格强化 ——“十七年”时期电影艺术改编 第二节 惊险传奇的悬念设置 ——“十七年”时期戏剧、曲艺艺术改编 第三节 英雄与凡人的悄然置换 ——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影视艺术改编 余 论 关于文本发生学现象研究、红色资源再利用及 现当代文献学学科建立的思考参考文献后 记
封面
书名:故事的多重讲述与文艺大众-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文本发生学现象
作者:龚奎林
页数:368
定价:¥8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9752593
PDF电子书大小:8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故事的多重讲述与文艺大众-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文本发生学现象》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