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史-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9)

内容简介

[

  《统战工作史/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记述了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延安近13年间,中共中央领导全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反映了此期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所处的特殊环境、统战工作的高超艺术和方法,并总结了其中的曲折和取得的历史经验。

]

目录

总序前言**章 从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变一、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转变的必然性二、《八一宣言》: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转变的发端三、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对统一战线策略转变的促进四、动员全民族抗战的一二.九运动五、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第二章 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统一战线策略的转变二、西北地区抗日力量大联合局面的形成三、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五、积极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六、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为迎接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做准备第三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国共合作抗战局面的形成一、《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与第二次围共合作正式形成二、中共代表团在武汉与国民党高层的谈判与协商三、推动国共两军在战场上配合作战四、中共在政治、文化领域里的统一战线工作五、支持与推动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第四章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提出二、长江局的统战工作及王明右倾错误的消极影响三、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四、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实施第五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的提出二、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次反共高潮三、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四、制止国民党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第六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二、“三大法宝”概念的提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三、统一战线中的“联合”与“斗争”的辩证关系四、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五、《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战线的经验总结六、周恩来的《论统一战线》第七章 陕甘宁边区与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统战工作一、陕甘宁边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统战机构二、“三三制”是陕甘宁边区与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一个伟大创造三、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四、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发展文化教育工作的统一战线第八章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统战工作一、国民党统治区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机构、统战对象及政策方针二、与国民党统治当局进行谈判与协商,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三、争取、团结中间势力,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开展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促进抗战文化繁荣第九章 党在民族宗教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一、延安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二、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三、延安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伟大实践四、延安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意义第十章 党在国际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一、在国际领域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政策与特点二、延安交际处的历史沿革及其工作三、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四、巧用国际力量,维护中国抗日民族缔一战线大局五、引领外交统战,共促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六、争取苏联支持和帮助中国抗战七、争取、支持国际友人访问延安和参加中国抗战八、推动美英等国政府支持与援助中国抗战第十一章 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一、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二、国共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三、党的七大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构想及其基本政策四、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同黄炎培“窑洞对”第十二章 争取和平民主。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奠基一、“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提出二、重新获得主动权的重庆谈判三、争取国民党军队起义的高树勋运动四、吹响和平民主号角的一二.一运动五、政治协商会议上与民主党派并肩战斗六、捍卫政协协议的斗争第十三章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二、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巩固与扩大农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三、民主党派的发展呈加速态势四、第二条战线的初步形成第十四章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一、纠正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左”倾错误二、帮助民主党派克服“中间路线”影响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形成四、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五、民族宗教政策的坚持与发展后记

封面

统战工作史-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9)

书名:统战工作史-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9)

作者:谭仁杰

页数:504

定价:¥75.0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8-01

ISBN:9787509851739

PDF电子书大小:5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统战工作史-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9)》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