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监测.评估和优化布局技术研究

内容简介

[

  《自然保护区监测评估和优化布局技术研究》为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为理解和预测那些较长时期内动态的和周期性的复杂现象和过程,如气候变化、火灾、污染、生境破碎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奠定基础,对于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切实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大幅度降低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自然保护区监测评估和优化布局技术研究》在对我国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对我国保护区进行多方位评估,并对保护区的布局进行*优化设计。

]

目录

第1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1.1 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概述1.1.1 生态监测的定义与发展1.1.2 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的意义1.1.3 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的目标1.1.4 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的特点1.1.5 国内外研究进展1.1.6 有待解决的问题1.2 生态监测的一般性规范1.2.1 监测指标与监测方法选择规范1.2.2 样地的选择标准1.2.3 遥感监测1.2.4 气象、水文水质监测1.2.5 相关术语定义1.3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规范与方法1.3.1 监测样地设置1.3.2 监测样地的采样设计1.3.3 指标体系1.3.4 野外监测与采样方法1.4 草原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规范与方法1.4.1 监测样地设置与采样设计1.4.2 指标体系1.4.3 野外监测与采样方法1.5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规范与方法1.5.1 监测样地设置与采样设计1.5.2 指标体系。1.5.3 野外监测与采样方法1.6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野外观测规范与方法1、6.1 监测样地设置与管理1.6.2 指标体系1.6.3 野外监测与采样方法?参考文献第2章 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2.1 国内外研究进展。2.2 我国现行保护区评价方法2.2.1 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价2.2.2 自然保护区资源评价指标2.3 评价标准的构建2.3.1 指标选定原则2.3.2 评价指标2.3.3 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标准参考文献第3章 自然保护区数字化信息平台3.1 研究意义3,2国内外应用情况3.2.1 国外现状分析3.2.2 国内现状分析3.2.3 GIS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方式3.3 存在问题3.4 自然保护区数字化信息平台设计3.4.1 面向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3.4.2 分层次软件开发3.4.3 组件式的软件开发3.4.4 灵活性框架设计3.4.5 数据库结构设计3.4.6 空间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3.4.7 系统组成3.4.8 小结3.5 展望第4章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布局4.1 中国自然保护区现状4.1.1 各级别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4.1.2 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分布4.1.3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4.1.4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络布局面临的问题4.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布局方法4.2.1 总体目标和布局原则4.2.2 研究思路4.2.3 数据资料的准备4.3 物种保护空缺分析。4.3.1 调查与研究方法4.3.2 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就地保护评价指标4.3.3 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就地保护评价结果4.3.4 结论4.4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布局技术方案4.4.1 东北山地平原区4.4.2 蒙新高原区4.4.3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4.4.4 青藏高原区4.4.5 西南高山峡谷区4.4.6 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4.4.7 华东丘陵平原区4.4.8 华南低山丘陵区4.4.9 中国管辖海域区4.5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化布局建议4.5.1 建议整合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2 建议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域附件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

封面

自然保护区监测.评估和优化布局技术研究

书名:自然保护区监测.评估和优化布局技术研究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页数:182

定价:¥36.0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11108609

PDF电子书大小:6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自然保护区监测.评估和优化布局技术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