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共同体的变迁与城市社区重建
本书特色
[
本书将“地方性”这一变量引入“单位—社区”研究,将“单位理论”与“社区理论”结合起来,从“单位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出发,以老工业基地所在的超大型工业社区为研究个案,揭示“典型单位制”的形成及其表现形态,并进一步探讨“典型单位制”对老工业基地城市社区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深刻认识“单位—社区”研究的深层内涵,以丰富发展“单位理论”,破解“单位社会终结”和社区建设等理论难题。
]
内容简介
[
本书将“地方性”这一变量引入“单位—社区”研究,将“单位理论”与“社区理论”结合起来,从“单位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出发,以老工业基地所在的超大型工业社区为研究个案,揭示“典型单位制”的形成及其表现形态,并进一步探讨“典型单位制”对老工业基地城市社区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深刻认识“单位—社区”研究的深层内涵,以丰富发展“单位理论”,破解“单位社会终结”和社区建设等理论难题。
作者认为,该项研究对于深入理解1949年以来中国“单位社会”这一独特的社会结构和当下正在发生的复杂的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揭示当代中国发展变迁的“地方景观”。人们谈及“东北现象”,往往将其简单地视为经济现象,仅从“经济视角”加以分析理解。作者认为,“东北现象”实际上与“典型单位制”背景下的“单位办社会”的格局有着密切的关联。
学界似乎已公认:“单位”已成为理解现代中国社会*为关键的研究领域,试图研究中国建国后的社会情况,都无法回避“单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期的中国社会,单位制不是一般性的组织和制度,而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的带有总体性的组织制度设计,它决定了现代中国社会的总体结构和体制;同时也是因为单位研究恰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单位研究的展开的过程,也正是单位制度变迁以及走向解体的历史时期。
“单位—社区研究”捕捉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社会体制的转换问题。即在单位全能社会走向消解的过程中,新旧社会体制如何转换。本稿试图将单位制看作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特殊形态的共同体,从“单位共同体”的变迁及城市社区重建的视角展开研究。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与单位制联系在一起,二者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本稿将“地方性”变量引入“单位社区”研究,从“单位共同体”起源、形成及变迁的研究视角出发,以老工业基地若干超大型工业社区为研究个案,揭示单位体制变革背景下城市社区发展的模式与经验,体认其深层内涵,以丰富中国语境下城市社区建设理论,解决“单位共同体”变迁背景下城市社区重建等理论难题,较好地完成“单位社会”的转化过程。
]
作者简介
[
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系主任,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东亚新发展主义》等学术著作。
吕方,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比较政策相关研究。在《社会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转载。
]
目录
导论 一、“共同体”、“社区”、“单位共同体” 二、单位制度的变迁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发轫 三、关于单位社区转型的探索 四、单位社区转型探索的意义**部分 “单位共同体”形成及变迁的 一般轨迹 **章 “单位共同体”起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 二、中国传统社会在近代的危机 三、“单位共同体”:中国社会的总体性重建方案 第二章 “单位共同体”的形成及基本特质 一、关于“单位制”起源的论争 二、单位制形成及变迁的基本轨迹 三、“单位共同体”的基本特质 第三章 转型期单位制的重建与消解 一、单位制重建与单位共同体的修复与扩张 二、单位制衰败与单位共同体的走向消解 三、单位共同体变迁的基本走向 第四章 从“单位社会”到“后单位社会” 一、单位社会的“终结” 二、“后单位社会”的来临与社会治理的“重层结构” 三、社会体制转换:从“整合控制”到“协同参与”第二部分 “单位共同体”演进的经验视域 第五章 国家建构中的“单位共同体” 一、将国家带回分析的中心 二、“共和国长子”的诞生 三、“单位共同体”的组织学特征 第六章 “单位共同体”中的生产与生活 一、“单位共同体”中的劳动动员 二、“父爱式集体主义”的效率悖论 第七章 “重建单位制”进程中单位共同体的膨胀 一、“重建单位制”过程中的单位共同体 二、改革初期的“国企悖论” 第八章 “国企改制”与“单位共同体”的消解 一、计划经济年代的“改制”构想 二、“国企改制”的效率主义叙事 第九章 工业社区冲突与单位共同体“变迁之痛” 一、“典型单位制”:工人集体行动的社会背景 二、一种典型样态:h厂集体行动回顾 三、工人集体行动的“单位性”特质 四、单位共同体的“变迁之痛”及其后果第三部分 “后单位时代”的城市社区建设的勃兴 第十章 单位制度变迁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勃兴 一、迈向“社区制”的探索 二、“后单位时代”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 第十一章 “后单位时代”的社会原子化与城市社区治理 一、社会原子化问题研究的理论谱系 二、社会原子化理论的“问题表达” 三、如何应对“社会衰落” 第十二章 单位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建构及选择 一、从“蜂窝”到“网格”:城市社会管理之嬗变轨迹 二、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勃兴 三、网格化管理对社区自治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寻找网格化管理与社区自治间的二元交叉点 第十三章 老年群体的社区活动与“银色公共性”建构 一、老年群体与公共性 二、基于老年人社会参与而生发的公共性 三、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限制 第十四章 单位制变迁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 一、“体制生成论” 二、“体制构造论” 三、“体制转换论” 四、“体制协调论”结语 “单位共同体”变迁与“城市治理”的未来 一、“后单位时代”的城市中国 二、当代城市治理的理论逻辑 三、“城市治理”的未来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单位共同体的变迁与城市社区重建
作者:田毅鹏
页数:323
定价:¥98.0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1720832
PDF电子书大小:14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