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

本书特色

[

《物联网通信》针对物联网通信过程,本书将通信技术分为三个大环节进行组织,分别是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末端网通信技术、接入网通信技术。鉴于末端网通信技术是当前物联网通信研究中*重要的部分,又将末端网通信技术细分为三个部分。因此,包括引论在内,本书共分为六部分。
  **部分包括物联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概念、对物联网通信环节的理解以及全书的组织思想。第二部分为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是为了感知而进行的通信,包括标签rfid、导航等通信技术。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末端网通信技术,包括有线、无线和adhoc网络通信技术。第六部分是接入网通信技术,包括一些主流的接入技术,鉴于读者对互联网已经比较熟悉了,因此不是本书的重点。
  《物联网通信》特点:尽量从物联网的角度来介绍各种通信技术,并准备了应用案例;以物联网通信环节组织内容,能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的架构;尽量选取当前主要的通信技术,以算法为主进行介绍;将各种通信基础知识融入到具体应用技术当中。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物联网专业本科生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材。

]

目录

**部分引论第1章概论1.1物联网的概念1.1.1物联网的理解1.1.2物联网的模型1.2传感器网络1.2.1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1.2.2无线传感器网络1.2.3传感器节点1.3物联网通信环节的划分1.3.1接触环节1.3.2末端网1.3.3接入网1.3.4互联网1.4本书的组织思想 第2章物联网通信体系2.1usn体系架构及其分析2.1.1usn体系架构2.1.2感知层2.1.3网络层2.1.4应用层2.1.5体系结构的分析2.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2.1iso/osi体系结构2.2.2tcp/ip参考模型2.2.3体系结构的比较2.3从通信角度出发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分析2.3.1通信模式2.3.2物联网的通信体系结构2.3.3直接通信模式的分析2.3.4网关通信模式的分析 第3章物联网中物体的分析 第二部分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第4章射频标签rfid技术4.1rfid概述4.2rfid的工作原理4.2.1rfid的主要部件4.2.2rfid的工作过程4.3rfid的通信协议4.3.1rfid的通信形式4.3.2空中接口4.3.3数据标准4.4iso/ iec 180006b协议4.4.1概述4.4.2部件及工作流程4.4.3阅读器到标签的通信4.4.4标签到阅读器的通信4.5防止冲突算法4.5.1纯aloha算法4.5.2时隙aloha算法4.5.3帧时隙aloha算法4.5.4type a的防冲突机制4.5.5type b的防冲突机制4.5.6type c的防冲突机制 第5章无线电导航5.1无线电导航概述5.2gps5.2.1gps工作原理5.2.2gps组成5.2.3gps通信技术5.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3.1概述5.3.2北斗一号5.3.3北斗二号5.3.4北斗通信技术5.3.5北斗进展 第6章激光制导6.1概述6.2激光制导原理6.3激光制导编码6.3.1激光驾束制导编码6.3.2激光寻的制导编码6.4反激光制导 第三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第7章串行接口通信7.1概述7.2rs232串行接口标准7.3rs7.4串口的扩展7.5gps输出通信协议–nmea 第8章usb总线8.1usb概述8.2usb组成8.3usb通信8.3.1usb通信的层次结构8.3.2usb传输方式8.3.3usb传输技术8.4usb的发展 第9章现场总线9.1现场总线概述9.2can总线9.2.1概述9.2.2can总线系统组成9.2.3can总线通信9.2.4can的数据链路层9.3其他现场总线技术 第10章其他有线末端网通信技术10.1rfid阅读器网络10.1.1wiegand10.1.2rfid中间件10.1.3epc技术10.1.4rfid实时定位系统10.2×10电力载波协议 第四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无线通信底层技术第11章无线通信底层技术概述11.1物理层11.2数据链路层11.2.1概述11.2.2mac子层相关算法 第12章超宽带uwb12.1超宽带uwb概述12.2脉冲无线电12.3多频带ofdm12.3.1概述12.3.2物理层12.3.3mac层 第13章irda红外连接技术13.1概述13.2irda协议栈13.3irlap工作原理13.4其他应用协议 第14章水下通信14.1概述14.2水声网络14.3物理层技术14.3.1多址技术分析14.3.2水声通信的调制14.3.3水声通信技术的发展14.4mac层技术14.4.1maca14.4.2dbtma算法 第五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ad hoc网络通信技术第15章ad hoc的概念15.1ad hoc的概述15.2自组织网的演化15.3自组织网的体系结构 第16章ad hoc网络16.1ad hoc网络概述16.2ad hoc系统结构16.2.1移动节点结构16.2.2网络结构16.3ad hoc路由协议16.3.1概述16.3.2环路问题回顾16.3.3ad hoc路由协议的分类16.3.4dsdv路由算法16.3.5dsr路由协议16.3.6aodv协议 第17章无线传感器网络17.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17.2路由算法17.2.1概述17.2.2spin协议17.2.3leach协议17.2.4pegasis协议17.3特殊传感器网络17.3.1水声传感器网络17.3.2wsid 第18章机会网络18.1机会网络概述18.2机会网络体系结构及路由技术18.2.1概述18.2.2prophet18.2.3cmts路由算法18.3车载自组织网络 第19章蓝牙19.1概述19.2蓝牙协议体系结构19.3微微网与散射网19.4蓝牙的传输技术19.4.1双工19.4.2跳频19.4.3无线链路19.4.4数据包和编址19.4.5建立连接19.4.6连接模式19.4.7可靠性保证19.5散射网拓扑形成和路由算法19.5.1btcp 算法19.5.2bluetrees 算法19.5.3scatternetroute协议19.5.4bluestars 算法19.5.5baodv算法19.5.6larp算法 第20章zigbee20.1概述20.2zigbee组网20.3zigbee体系结构20.3.1物理层20.3.2mac层20.3.3网络层20.3.4应用层20.4zigbee路由20.4.1树形路由20.4.2aodvjr 第21章其他无线技术21.1zwave21.1.1概述21.1.2网络组成21.1.3zwave体系21.2miwi无线网络协议21.2.1概述21.2.2miwi网络拓扑21.2.3miwi地址和路由 第六部分接入网通信技术第22章有线接入方式22.1拨号上网22.2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2.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接入22.4以太接入网技术22.5电力线上网22.6光纤接入技术 第23章无线光通信23.1概述23.2光调制技术23.3信道编码23.4差错控制方法23.5复用技术23.6卫星激光通信23.7可见光通信系统 第24章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24.1概述24.2wifi系统的组成24.3ieee 802.11协议24.3.1协议栈24.3.2dcf工作模式24.3.3ieee 802.11的csma/ca 第25章无线mesh网络25.1概述25.2wmn结构25.3wmn路由25.3.1hwmp概述25.3.2rmaodv25.3.3基于树的路由协议25.3.4混合路由模式 第26章蜂窝通信26.1概述26.2lte系统架构26.3lte、ltea相关技术26.3.1多址方式26.3.2链路自适应26.3.3协作多点传输技术26.3.4混合自动重传技术26.3.5随机接入控制26.3.6lte接入网参考文献

封面

物联网通信

书名:物联网通信

作者:杜庆伟

页数:288

定价:¥39.0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2417489

PDF电子书大小:5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物联网通信》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