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医学修订版
节选
[
《皇汉医学(修订版)》: 《伤寒类方》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下肝胆之惊痰,而以之治癫痫,则必有效。 《经验集录》本方主治日:治小儿连日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而惊悸者。 《方机》本方主治日:本方证(求真按本方者,即小柴胡也),胸腹有动者,失精者(俱是应钟),胸满烦惊者(解毒散,或紫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舆�尽繁痉教跞眨捍朔揭浴ば芈�烦惊为主证,其余皆客证也。徐氏《伤寒类方》等,以各药配各证,似属详审而实非也。学士唯于胸满烦惊四字上用工夫,宜变通。当时流行于世间之痫气疾重者,即烦惊也。称柴胡腹者,概即胸满证也,此方诚*上之良法矣。善动悸者,加铁砂则更佳。于是当世之医以铁砂为治动悸之药,一概用之。《素问》以发狂而善怒,用生铁落,又有下气疾之效。《本纲》云:镇心,安五脏,治痫疾。铁之功,专在于是,吾辈切记之。生铁落者,为炉冶间铁上落下之屑。凡药中所用之铁精、铁华、粉铁、铁锈之类,皆同类也。 《餐英馆治疗杂话》本方条曰:此方用于痫证及癫狂屡得效,如前所记。今世病气郁与肝郁者十有七八,肝郁者,为痫证之渐,妇人尤多肝郁与痫证。若能知此,当今之杂病,不难治疗矣。《伤寒论》用于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者。此数证中,以胸满为主证,烦惊及小便不利为客证也,是因胸满,则胸中自烦,烦则心神不安,触事而惊也。气上行于胸膈而结,故郁而不行,因此小便不利,故用此方之标准,为胸满也。若由大小便秘而烦惊者,则正面之证矣。又痫证之证候不一,因病或夜寐时,目见种种形色者,或水气由脐下上攻,呼吸短促,发如脚气之状,手足拘急,甚者如痉病之反张,夜若偶眠,则见种种之梦。虽所见之证候不同,若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者,则必当用此方。痫狂证,加铁粉,有别效。癫狂并挟痫痰者,加青礞石镇坠胸膈之痰,甚有效。又一种痫证,别于脐下而悸动,上攻心胸,发则呼吸短促,手足拘急,日七八次,或十余次,当用苓桂术甘汤或苓桂甘枣汤之类。其中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善动悸者,苓桂甘枣汤为佳;病人似有容体自下上迄于胸中,每发则眩晕,宜苓桂术甘汤。此证有用奔豚汤,有用五苓散者。《金匮》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肾水侮心火而上行者,宜选用此四方中之一。《金匮》日:证外小便不利,宜以渴为目的。然而不见癫证,因有肝郁证,而次第增剧,心腹膨胀,或痞塞至于胸中,大小便不利,肩背气塞等之病人,男人虽少,妇人为多。世医用顺气和中,沉香降气之类,亦不动。此证非气郁,肝郁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甚有效,只宜以胸满为标准。又有一诀,灸后发烦热证,用小柴胡加山栀子、牡丹、黄连、艾叶之类烦热不退者,此火邪入心经,迫乱神明,见烦惊等证者,柴胡加龙牡之效速也。此亦以胸满为标准,有起死之效焉。 求真按此说颇佳。但本方非特以胸满为目的,是胸胁苦满,兼胸满为目的也。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日:治狂证,胸腹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杀,不安于床者。治痫证,时时寒热交作,郁郁而悲愁,多梦少寐,或恶于接人,或屏居暗室,殆如劳瘵者。狂痫二证,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癫痫居常胸满上逆,胸腹有动,及每月二三发者,常服此方不懈,则无屡发之患。 求真按诸家论本方治癫痫有效,余未知其然否。但稻叶克礼以大柴胡汤兼用桃核承气汤治此证。余亦以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之合方,兼用黄解丸,治同证。由此观之,则本方必非癫痫之专药明矣。诸家之论,不可轻信。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日: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不仅伤寒之胸满烦惊已也。凡小儿惊痫、大人癫痫,均宜用之。又有一种中风,称热瘫者,应用此方佳。(中略)又加铁砂,以治妇人之发狂。此方虽于伤寒,亦不相左。至于杂病,与柴胡姜桂汤虽同为主治动悸之方,但姜桂取虚候,此方宜取实候而施之。 求真按如上说,柴胡姜桂汤与本方均为主治胸腹动悸及脑证。所异者,彼系虚证,此有实证也。即彼之腹证为胸胁满,微结,腹部软弱而悸动者,此则胸胁苦满,及胸满,腹部比较的充实而悸动者也。二方宜鉴别之。 《生生堂治验》曰:一妇人幼患癫痫,长而益剧,立辄晕倒,少时乃苏,日一二发。如是者三十余年,医治无效。其主人偶闻先生之异术,乃来请治。往诊之,脉紧数,心下硬满,乳下悸动。谓先生日:“心神惘惘,饮食亦不安,数十年来如一日也。”视其颜色,愁容可怜。先生慰之日:“可治。”病妇实不信之,乃使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精神颇旺。使调服瓜蒂散五分,吐黏痰数升,臭气冲鼻,毒减过半。于是仅五六日发一次,周年痊愈。其间行吐剂约十六次,彼病未愈时,性忌雷声,闻即发病。用瓜蒂散后,虽迅雷震动,彼仍不畏。 一老妇有奇疾,每见人,面有疣赘,屡经医治,无寸效。先生诊之,脉弦急,心下满。使服三圣散八分而吐之,后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是不复发,时年七十许矣。 一妇年五十余,恚怒时,则少腹有物,上冲心而绝倒,牙关紧急,半时许,自苏。月或一二发。先生诊之,胸腹动悸,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数旬而愈。 一妇人年五十,右半身不仁,常懒于饮食,月事不定,每行必倍于常人。先生以三圣散一钱,约吐冷黏痰二三升,由是饮食大进。切其腹,胸满,自心下至少腹,动悸如奔马。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数月痊愈。 ……
]
内容简介
[
《皇汉医学(修订版)》基本上是以我国医圣张仲景所著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为主,首先加以综合性的注释,如将两书的中心思想阴阳、虚实、表里予以分析,再分述中医治疗法则,又述及中医诊断学如脉学、腹诊等,使读者对中医理论系统先有一个概念。后部再以方剂为主,分述各方的主治证候,并于每方后注明该方所用药的效能,而更广泛地搜罗我国及日本对中医学说和治验病例为旁证,必要时作者还加上按语,阐述其原因。在分述方剂时,大都以《伤寒论》的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体系为主。故此书可为学习中医学的参考书,尤其是初学《伤寒论》者,参考此书则更易于了解和体会原书内容。
]
作者简介
[
汤本求真,是日本医学界“西学汉”的巨擎,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一代宗师。1901年在金泽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从事西医治疗。1910年,他在开业行医时,长女患疫痢死去,他“恨医之无术,中怀沮丧,涉月经时,精神几至溃乱。偶读先师和田启十郎所著《医界之铁椎》,始发愤学中医。经十有八年,其间虽流转四方,穷困备至,未尝稍异其志。用力既久,渐有悟入,乃知此学虽旧,苟能抉其蕴奥而活用之,胜于今日之新法多矣。”汤本求真逐渐对《伤寒论》的认识十分透彻,在临床上的有效率也超乎寻常。1927年开始出版的《皇汉医学》专著,对当时的日本医界和中国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汤本氏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中医数千年来就亿万人体研究所得之病理及其药能,历千锤百炼之后得出结论,立为方剂,故于实际上每有奇效。”
]
目录
总论中西医学之比较概论表里(半表半里)、内外、阴阳、虚实、主客、本末之界说腹证及诊腹法腹证及诊腹法之重要脉应及诊脉法总说浮芤滑洪数疾促弦紧沉伏堇牢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长短妇人小儿怪脉论西医强心药之无谓论瘀血之毒害瘀血之腹证瘀血之脉应瘀血之外证论传染病若不以自家中毒为前提则不能成立论多数传染病不当一以其病原体为断宜随其发现证治之中医之传染病疗法以驱逐细菌性毒素为主论西医偏于局部的疗法论中医之镇痛疗法为原因疗法论中医方剂为期待复合作用之发显论中医方剂能于一方中发挥多数之能力论中医方剂之药物配合法极巧妙之能事论中医方剂有适宜加减其温度之理论中医治疗中瞑眩症状之发起者为原因疗法之确证别论《伤寒论》之大意太阳病篇太阳病之注释桂枝汤之注释桂枝汤方桂枝加桔梗汤方桂枝加半夏汤方桂枝汤之腹证先辈之论说治验桂枝之医治效用芍药之医治效用芍药应用上之注意大枣之医治效用甘草之医治效用生姜之医治效用桂枝加桂汤之注释桂枝加桂汤方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之注释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方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之腹证先辈之论说治验桂枝去芍药汤之注释与腹证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加葛根汤之注释桂枝加葛根汤方瓜蒌桂枝汤之注释瓜蒌桂枝汤方瓜蒌根之医治效用药物之医治效用仅由其主要成分之性能不能判定桂枝加黄芪汤之注释桂枝加黄芪汤方黄芪之医治效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之注释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方先辈之治验人参之医治效用桂枝加厚朴杏予汤之注释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先辈之论说桂枝加附子汤之注释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加术附汤方桂枝加苓术附汤方桂枝加苓术附汤之鄙见先辈之论说治验附子乌头之医治效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之注释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附子汤之注释桂枝附子汤方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之注释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方甘草附子汤之注释甘草附子汤方桂枝去芍药加茯苓术汤之注释桂枝去芍药加茯苓术汤方茯苓之医治效用术之医治效用《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之注释
封面
书名:皇汉医学修订版
作者:(日)汤本求真 著;周子叙 译;张立军,
页数:460
定价:¥98.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13210263
PDF电子书大小:1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皇汉医学修订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