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对策研究
本书特色
[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八章的内容。其中,上篇中的四章是作为中、下篇论述和分析的前提,分别论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之处。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四大板块”、城乡和省际间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和缩小差距过程中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测度与理论基础,进而论述了金融系统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在上篇铺垫的基础上,中篇通过对当代西方区域金融理论的现实反思与评价,以历史发展和逻辑演绎有机结合为视角,全面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阐述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在理论上论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内和区际间金融结构、金融制度约束与审慎监管。进而,下篇将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设计了我国央行大区行的区划依据及重整、货币政策的可调与区域化改革,进一步论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货币市场、区域资本市场以及政策性金融、专项开发银行、利用外资、金融系统的适度超前及在我国不同区域的非均衡性安排。*后,分别从区域立法、区域财税、区域市场、区域政府、区域人才资源配置等方面,论述了诸系统对金融系统支撑作用的配合。
]
目录
上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及金融的促进作用**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背景及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难点 二、创新之处第二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节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内涵及研究方法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四、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措施 五、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 第二节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及范围 二、衡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四大板块”间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四、城乡间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五、省际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六、“四大板块”与省际人均收入差异的比较 七、我国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异的分解 第三节 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四大板块”间的发展差异 二、省际发展差异 三、简短的结论 第四节 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合理区间的探讨 一、差距警戒线检验 二、利用标准差s和gdp增长率y探讨合理区间 第五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过大的成因及不良后果 一、差异过大的成因 二、差异过大的不良后果第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 一、**阶段——政策出台 二、第二阶段——理论探讨 三、第三阶段——贯彻实施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与度量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举措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 一、衡量指标体系 二、各指标的一般标准值 三、指标体系的合成及权数的确定 四、以改进功效系数法测度“四大板块”间各指标的分值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及法则 二、系统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第四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撑系统 **节 经济发展总体的相关性 一、三次产业……中篇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下篇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对策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对策研究
作者:孙翠兰
页数:351
定价:¥86.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4146875
PDF电子书大小:15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对策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