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文学
本书特色
[
《当代中国公文学》是为了适应公文学术界的研究者与探索者、党政机关公文制定者和践行者,以及高等院校公文授课者和学习者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对中国公文学的性质、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历史演变、外国公文借鉴与公文国际化、中国公文的存在形态、公文写作原理与方法、公文处理、公文作者修养、网络时代的电子公文、公文改革和文风建设等相关领域展开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与阐释,以期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公文学科学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为发挥公文应有的社会作用贡献力量。
]
作者简介
[
徐艳华,女,汉族,1976年4月生,山东烟台人,博士,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公文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公文学及电子公文处理、现代汉语语法、计算语言学等研究。先后在《语言文字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求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山东省语委“十二五”语言文字应用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参编词典3部。
柳新华,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出版著作和文集40余部。
]
目录
序绪论 **节 中国公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公文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中国公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第四节 中国公文学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章 中国公文学的性质和范畴 **节 公文学的定义 第二节 公文学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第三节 公文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公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中国公文学的研究方法 **节 系统论与原子论 第二节 文献法 第三节 数据库方法 第四节 实验方法 第五节 调查和比较法 第六节 定量和定性研究第三章 中国公文学的学科体系 **节 基础理论体系 第二节 应用理论体系 第三节 公文学科体系的发展 第四节 公文的国际化趋势第四章 中国公文的历史演变 **节 公文发展历史沿革 第二节 公文文种的演变与遗存 第三节 公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第四节 公文程式变化与创新 第五节 古代公文语言与文风 第六节 古代公文兴衰的启示第五章 外国公文与我国台港澳地区公文 **节 外国公文的定义 第二节 外国公文的特点 第三节 外国公文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外国公文研究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我国台港澳地区公文第六章 中国公文的存在形态 **节 公文的形成条件 第二节 公文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 公文的分类 第四节 公文的外部结构形态 第五节 公文的载体与传输第七章 中国公文写作原理 **节 公文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公文的写作要素 第三节 公文的写作规律 第四节 公文的思维方式 第五节 公文的美学价值第八章 中国公文写作方法 **节 规范性公文写作 第二节 法规与规章性公文写作 第三节 事务性公文写作 第四节 专用性公文写作第九章 中国公文处理 **节 公文拟制 第二节 公文办理 第三节 公文管理 第四节 公文安全第十章 网络时代与电子公文 **节 网络时代对公文的影响 第二节 电子政务对公文的要求 第三节 电子公文的制作、传输与管理 第四节 电子公文的发展趋势第十一章 中国公文作者修养 **节 公文作者与秘书的认识和界定 第二节 公文作者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 公文作者的基本素质 第四节 努力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第十二章 中国公文改革与文风建设 **节 公文的改革与完善 第二节 公文改革的法制化取向 第三节 公文文风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在端正文风上下功夫附录1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附录2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附录3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附录4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主要参考文献跋后记
封面
书名:当代中国公文学
作者:柳新华
页数:329
定价:¥55.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14150629
PDF电子书大小:15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当代中国公文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