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特色
[
本书稿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共分五编、十八章:**编总论,包括 “导言”、“文献回顾”和“权益概述”;第二编劳动权益,讨论工资、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作流动和工伤问题;第三编市民权益,讨论消费与居住、子女教育和精神健康等问题;第四编维权与劳动体制,讨论群体性事件、新生代农民工和劳动体制;第五编权益保护政策,讨论权益谱系、赋权与赋能以及政策设想。
]
目录
**编 总论 **章 导言 **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二章 文献回顾 **节 西方相关理论与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 第二节 国内有关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 第三章 权益概述 **节 样本基本情况 第二节 劳动权益 第三节 市民权益 第四节 权益维护 第五节 权益认知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第二编 劳动权益 第四章 工资问题 **节 工资水平与工资制度 第二节 工资理论和决定因素 第三节 *低工资标准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劳动时间 **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问题与文献 第三节 假设与变量 第四节 模型与结果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劳动合同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劳动合同签订现状 第三节 效率机制还是合法性机制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作用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社会保险 **节 政策回顾 第二节 文献与问题 第三节 参险状况与意愿 第四节 影响因素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工作流动 **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换工频繁 第三节 离职意愿 第四节 结论 第九章 工伤问题 **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基本情况 第三节 权益状况 第四节 发生和治疗 第五节 结论第三编 市民权益 第十章 消费与居住 **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收入与消费 第三节 代际消费差异 第四节 居住形式 第十一章 子女教育 **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选择决定 第三节 教育环境 第四节 融合状况 第五节 越轨行为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二章 精神健康 **节 概念框架与文献回顾 第二节 实证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第四编 维权与劳动体制 第十三章 群体事件 **节 事件经过 第二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社会基础 第四节 发生机制 第五节 特殊的地方社区治理结构 第六节 性质、后果和前景 第十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 **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基本情况 第三节 外出打工和流动 第四节 工作与生活 第五节 社会交往和心理特征 第六节 落户意愿与身份认同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五章 劳动体制 **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指标体系和类型分布 第三节 影响因素和后果 第四节 社会基础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第五编 政策设想 第十六章 权益谱系 **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概念与视角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影响因素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七章 赋权与赋能 **节 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的逆向转型 第二节 劳工维权:从个体到集体 第三节 个体赋权及其局限性 第四节 集体赋权与个体赋能 第五节 结语 第十八章 政策设想 **节 基本理念和目标 第二节 劳动权益 第三节 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 第四节 子女教育和居住 第五节 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责任 第六节 政府责任与基层民主附录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问卷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刘林平
页数:638
定价:¥106.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4152999
PDF电子书大小:9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