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语时间词汇形成发展的认知.文化机制

本书特色

[

本书以先秦时期卜辞和文献中收录的时间词为研究对象,从动力、方式、结构、效应四个方面完整地考察时间词汇的形成、发展,凸显民族人独特的时空认知框架,融入汉民族博大精深的时空宇宙文化,*终实现人文学科终极关怀—-彰显“人”自身的存在及其与生存空间的互动共变。文中尝试探索汉语系统词汇研究的多维视角和多向思路,突出人与生存空间互动这一主要视角,突出“认知·解释–文化–哲学”这一基本思路和多元路径。

]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系统词汇研究的意义    二  时间词汇形成机制研究的价值  第三节  学术回顾    一  时间的哲学思考    二  时间认知探索    三  时间词汇研究  第四节  理论背景    一  认知语言学相关基础理论    二  隐喻理论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  共时考察与历史比较相结合    二  定量统计与系统分类相结合    三  形式描写与深层解释相结合    四  认知、文化、哲学多维结合**章  先秦时间词汇系统面貌  **节  概念界定与材料来源    一  概念界定    二  分期原则    三  材料来源  第二节  商周时期时间词汇的基本面貌    一  甲骨卜辞中的时间词汇    二  甲骨卜辞中的时间词统计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时间词汇的基本面貌    一  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的时间词汇    二  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的时间词汇总汇    三  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的时间词统计第二章  先秦时间词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  **节  生存方式召唤时间词形成发展    一  生存方式与时间词汇的产生    二  生存方式与时间词汇的发展    三  生存方式与时间词义的结构    四  生存方式与时间词义的演变  第二节  隐喻思维推动时间词形成发展    一  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与时间词汇    二  时间的其他隐喻表征与时间词汇  第三节  文化模式制约时间词形成发展    一  尚农重农的文化传统与时间词汇    二  主和尚衡的文化传统与时间词汇    三  循环不息的文化传统与时间词汇    四  敬德保民的文化传统与时间词汇    五  重视伦常的文化传统与时间词汇第三章  先秦时间词形成发展的认知方式  **节  分类与时间感知的类型化  第二节  概括与时间观念的词义化  第三节  表征与时间词汇的词符化  第四节  记录与时间词汇的字符化    一  时间词字符化的理据探寻是时间词形成发展认知研究的重要补充    二  对同一字符不同书写形式的分析是时间词形成发展认知研究的重要补充    三  复杂时间概念字符化过程所体现的命名理据是时间词词义探源的重要补充    四  时间词字符化过程中体现的认知因素是时间词形成发展认知研究的重要补充第四章  先秦汉语时间词的结构  **节  先秦汉语时间词的系统结构    一  测度性时间词    二  标度性时间词    三  分析与结论  第二节  先秦汉语时间复合词的语义关联结构    一  时间词的并合关系    二  时间词的楔合关系    三  时间词的意合关系    四  分析与结论第五章  先秦时间词形成发展的多重效应  **节  时间词汇的语言效应    一  满足社会生活中时间表达的需要    二  丰富词汇容量、凸显词汇系统性    三  促进了语言其他层面的发展  第二节  时间词汇的认知效应    一  彰显中华先民认知时间的角度    二  彰显中华先民认知时间的方式    三  建构中华先民时间认知的模式  第三节  时间词汇的文化效应    一  建构中华先民的社会文化制度    二  建构中华先民的传统时空观念    三  彰显中华先民的本体存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先秦汉语时间词汇形成发展的认知.文化机制

书名:先秦汉语时间词汇形成发展的认知.文化机制

作者:吴芳

页数:183

定价:¥48.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16144312

PDF电子书大小:7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先秦汉语时间词汇形成发展的认知.文化机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