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情态范畴对比研究
内容简介
[
情态范畴表达了主体对客观命题或事件所秉持的态度,具有鲜明的主观胜。我们首先在语言学诸多流派迭转流变的背景下,对结构主义、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不同语言学学派关于情态的理论予以分析,界定了情态范畴的内涵,拟建了情态范畴系统的内部层级。由谢昆著的《俄汉语情态范畴对比研究》将情态范畴划分为真势情态、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和评价情态。同时,以语言哲学及现代模态逻辑发展思潮为背景就与情态相关的语言学典型个案进行分析、阐释。所择取的模态逻辑分支与情态类型相应,分别为真势模态、认识模态、道义模态和评价模态,并以此为顺序呈现语言哲学、模态逻辑和语言学关于情态的三维景像。俄、汉语情态谓词作为情态范畴的主要表达手段,是我们对比阐释的重点,我们在对比、参考诸多汉语学家关于情态谓词界定的不同标准基础上,划定本书情态谓词研究范围,并对汉语情态谓词的语义类别做出划分,从语法化角度对不同类型情态分支演进路径予以概述,通过俄、汉语情态谓词对比揭示俄、汉语情态谓词的差异。很后,我们从广义体貌范畴视角出发,就情态语境下情态谓词与体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出甄别,辨析了俄、汉语肯定、否定结构中体貌范畴的情态特质,对俄语情态谓词自身所具有的体貌特征作出对别、例析。
]
作者简介
[
谢昆,男,1983年9月出生,黑龙江鸡西人。文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师。2009年6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语义学、对比语言学。在靠前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以主持人身份完成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陕西省社科项目1项,主持以主要参加人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
]
目录
绪论**节 选题的意义一 选题的时代背景二 选题的现实性三 选题的意义第二节 本书的结构第三节 本书特色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五节 本书中的术语和译名**章 情态范畴的多维阐释**节 俄罗斯语言学中的情态范畴一 从俄罗斯语法体系看情态观的嬗变二 客观情态性浅析第二节 汉语学界情态范畴研究概况一 语气与情态范畴二 情态动词与情态范畴层级第三节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情态范畴研究一 M.A.K.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情态观二 A.B.BoH皿apKo功能语法的情态观阐释第四节 情态的认知解读一 作用力图示理论二 隐喻投射理论三 动态模型理论第五节 情态范畴层级系统的初步构建本章小结第二章 从广义模态逻辑视角看俄、汉语情态范畴研究**节 模态逻辑述要一 模态逻辑及其特征二 模态逻辑分类三 可能世界与可能世界语义学第二节 从言模态与从物模态一 从言模态与从物模态的逻辑哲学溯源二 从言模态与从物模态的语言学阐释第三节 道义模态与祈使范畴一 道义模态逻辑二 祈使范畴的表达及主观化研究第四节 评价模态与评价理论一 评价模态的哲学、逻辑溯源二 从评价理论看汉、俄语副名组合本章小结第三章 俄、汉语情态谓词对比分析**节 俄、汉语情态谓词范围及语义类别一 情态谓词范围界定-二 汉语情态谓词语义类别三 情态谓词语法化机制第二节 俄、汉语情态谓词对比阐释一 情态语境下的俄、汉语情态谓词对比二 俄、汉语情态谓词的“可能世界”语义阐释本章小结第四章 俄、汉语体貌范畴的情态表现及对比分析**节 从广义体范畴看俄、汉语情态对比一 体貌意义与情态表现二 广义情态类型视角下的俄、汉语语法体貌范畴对比第二节 俄、汉语否定结构与体貌范畴的情态表现一 情态表现与汉语体貌否定表达二 情态语境中的俄语体貌否定分析第三节 俄、汉语“情态谓词谓语动词”体貌对比一 俄、汉语㈠隋态谓词谓语动词”体貌形式表达真势情态意义的对比二 俄、汉语㈠情态谓词谓语动词”体貌形式表达道义情态意义的对比本章小结结束语附录一 术语对照表附录二 人名对照表附录三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俄汉语情态范畴对比研究
作者:谢昆
页数:228
定价:¥58.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6160602
PDF电子书大小:15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俄汉语情态范畴对比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