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
内容简介
[
《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以埃里希·凯斯特纳创作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四部儿童小说——《埃米尔擒贼记》、《小不点和安东》、《5月35日》和《飞翔的教室》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分析心理学的情结和原型概念,挖掘小说中的少年成长主题,进而对小说文本相对应的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揭示凯斯特纳钟情儿童小说创作和成长主题的外在因素和心理原因。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的儿童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幽默的审美价值,他的创作为后世儿童文学的创作开启了新的方向,开辟了一条“现实主义”道路,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小读者的道德价值观。
]
目录
**编 引言 **章 作家生平及创作 第二章 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论述结构 第二编 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 **章 悲观主义者——凯斯特纳 第二章 儿童小说写作伊始 第三章 现实里的童话 **节 现实和幻想 第二节 《5月35日》:想象力的释放 第三节 独特的现实童话 第三编 蒙太奇式成长小说 **章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第二章 成长小说与成长母题 第三章 凯斯特纳的成长小说 **节 蒙太奇式的成长过程 第二节 少年成长的线索 第四章 与传统成长小说的异同 第四编 少年成长的情结分析 **章 童年情结 第二章 都市情结 **节 现代都市和作家 第二节 成长少年的都市 一 康拉德:想象中崩溃的电动城 二 埃米尔:阳光下的完美世界 三 安东:夜幕下的生存现实第三章 俄狄浦斯情结 **节 俄狄浦斯情结的人格面纱 第二节 写给母亲的爱情诗 第三节 克服母恋的艰难蜕变 一 埃米尔:“俄狄浦斯的天堂” 二 安东:心灵上的无意识剥落 三 马丁:游离于母亲世界之外的少年 第四节 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偏居一隅的父亲 第五编天父原型分析**章 天父原型 **节 集体无意识之原型概念 第二节 天父原型的来源— 第三节 天父的缺失 一 天父缺失的时代 二 凯斯特纳的天父缺失和补偿 第二章 赫克托尔的父亲意象 第三章 天父——成长主体的精神导师 **节 天父背后的凯斯特纳 第二节 精神导师和美德培养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
作者:侯素琴
页数:183
定价:¥55.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6161029
PDF电子书大小:7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