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
李先灵编*的《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 在参考近年来俄罗斯公布的解密档案的基础上,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遵循以布哈林 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镜 鉴作用的逻辑思路,从整体上对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 设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旨在倡导国人深化对“社会主 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解,提高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 清醒认识;从中汲取利国利民的有益元素,避免其中 的偏差和错误,以*好地从我国的国情和特点出发, 重视借鉴和利用苏联“用很高的代价换来的经验”, 避免和改正苏联“当时往往无法避免的那些错误”; 探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快发展的路径 ,尽可能理性而智慧地缩短现实社会主义与理想社会 主义之间的距离。
]
作者简介
[
李先灵,女,1975年出生,安徽阜阳人,法学博士。2006-2011年先后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经济学研究。近年来,在《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评论》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求是内参》、《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被人民网、求是网、光明网、国史网、中央文献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逻辑结构与创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章 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背景分析 **节 国际背景 一 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的敌视和封锁 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 第二节 国内背景 一 未能实施的建设计划 二 战争带来的严酷困境 三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 四 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扩展和曲折行进第二章 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节 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思想阶段 一 在巨大困难中建设共产主义 二 运用“国家强制”建设共产主义 三 经济建设思想 四 政治建设思想 五 文化建设思想 第二节 坚持和发展新经济政策阶段 一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转变 二 对新经济政策的坚持和发展第三章 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总体思考(1921年后) **节 苏联社会主义的特点 一 “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 二 “进化发展的类型” 三 在一个农民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一 克服不平等现象,减少社会矛盾 二 逐步缩小阶级和阶层差距 三 改造全国居民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路线 一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执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二 沿着“新经济政策”的轨道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四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 一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五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方式 一 “改良主义”的方法 二 “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方式 第六节 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 一 对“苏联建不成社会主义”言论的批驳 二 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原因第四章 布哈林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思想 **节 正确认识国内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 一 国内的阶级状况 二 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 一 布哈林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二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三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节 必须消除“无产阶级专政的对立物” 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对立物”的表现及其存在的原因 二 消除“无产阶级专政的对立物”的措施 第四节 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工农联盟思想 二 布哈林的工农联盟思想第五章 布哈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节 经济建设思想的主旨 一 经济在国家管理中“具有主要的意义” 二 在“新经济政策”的轨道上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 经济建设的宏观战略 一 经济建设的目的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二 经济建设的方针 三 经济发展的形式和管理方法 四 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计划和市场 五 遵循按比例的劳动消耗规律发展经济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关注焦点 一 满足群众需求 二 尊重群众利益 第四节 保持经济建设的“动态平衡” 一 保持国民经济基本成分的动态平衡 二 保持经济平衡必须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第五节 工业建设: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 组织国有化大工业: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 保证工业发展的资金充足 三 保持适当的工业发展速度 四 用“物理存在”建造“现实的”工厂 第六节 农业:“全部经济的基础” 一 发展农业的重要意义 二 布哈林的农业建设思想 第七节 正确处理两制关系,参与世界经济运行 一 正确处理两制关系 二 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运行第六章 布哈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节 坚持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 列宁主义是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二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 布哈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无产阶级“先天不足”的文化缺陷 二 无产阶级摆脱“两大困境”的必然选择 三 工人阶级在社会“锥体”中的矛盾地位 四 落后的文化阻滞民主进程 五 与西方国家发达科技水平的强大反差 六 预防无产阶级由“胜利的野蛮民族”变成“战败者”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一 掀起波澜壮阔的群众文化运动潮流 二 在广泛领域“带动实践的飞轮转动” 三 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工作的中心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任务 一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 二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 第五节 吸收借鉴西方文化遗产,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一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吸收、借鉴西方文化遗产 二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第六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循序渐进 一 反对急躁冒进,提倡循序渐进 二 在精神文化领域尽快建筑起无产阶级的房舍 三 在广泛的战线上逐步培育“新人” 第七节 做好新时期的舆论宣传工作 一 宣传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 营造“学科学、用科学、普及科学”的社会氛围 三 反对“空喊口号”,提倡“有说服力”的宣传 四 填补“漏洞”,消除“剪刀差” 五 关注国际局势,促进国际联系 第八节 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一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二 坚持原则与关心知识分子并重第七章 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总体特征与当代价值 **节 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总体特征 一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总体特征 二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 二 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认识局限性及其原因分析 三 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参考文献致谢
封面
书名: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
作者:李先灵
页数:303
定价:¥75.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6169735
PDF电子书大小:11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