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诗学的批判:问题与视界-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现代诗学论集
本书特色
[
批判诗学在中国的效果历史内在于其被接受、阐释和反思的历史性之中,核心在于跨语境的镜像建构与意义再生产。孙士聪编*的《批判诗学的批判–问题与视界(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现代诗学论集)/》拟在新时期以来的具体话语场域与特定问题结构中,对批判诗学在跨语境对话中所发生的理论变异、镜像建构与意义再生产诸层面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剖析批判理论在跨语境对话中镜像建构与意义再生产研究,为思考当下社会文化张力和诗学话语及理论范式变化敞开一个视角,推动批判诗学之“中国意义”的反思进一步深入。
]
目录
导论 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在中国的历史效果 一 时间性与异质性 二 作为事件的效果历史 三 安德森的“西马” 四 旧事重提 五 本书结构**章 尚未抵岸的漂流瓶 一 反犹主义偏见与人格心理学 二 在美国问题与德国理论之间 三 先在的弗洛伊德 四 批判及其语境:他山之石 五 漂流瓶的当下性第二章 启蒙理性与现代性批判 一 现代性批判,抑或后现代主义 二 启蒙现代性问题 三 否定的艺术 四 反思现象学批判及其意蕴 五 理论命题:语境性与本土化第三章 现代性的碎片,抑或后现代经验 一 历史的天使 二 现代性碎片 三 经验贫乏时代的经验 四 恋爱中的本雅明第四章 人文主义,或者科学主义 一 技术理性批判 二 文化与审美 三 结构主义与理论的反人道主义 四 意识形态批评第五章 三个:20世纪80年代的出场式 一 本雅明:借道出场 二 阿多诺:沉默及其意味 三 马尔库塞:诗意的建构 四 在场与出场第六章 媒介化与公共艺术 一 本雅明工业与媒介再生产 二 公共艺术与人的生活方式 三 人的大众文化形象第七章 知识生产与审美批判 一 美学知识生产 二 实用主义与本质主义 三 理论之后第八章 信息时代:身份、经典与文化社会学 一 信息时代的身份认同 二 及物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社会学 三 经典化问题第九章 批判诗学的理论遗产 一 批判理论的非社会化? 二 非社会化批判与文化工业逻辑 三 文化工业理论再反思后记
封面
书名:批判诗学的批判:问题与视界-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现代诗学论集
作者:孙士聪
页数:327
定价:¥76.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6169872
PDF电子书大小:9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批判诗学的批判:问题与视界-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现代诗学论集》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