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研究
本书特色
[
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神圣殿堂,也是官学所在,还是儒家文化的承载和象征。本书以天津文庙为个案,以历史视角研究民国文庙的变迁和孔子祭祀的定位。首先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天津文庙两次重修的始末,研究天津士绅在文庙重修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认同的建构、对社会文化资本的运用,以及由政体改变导致的文庙衰颓的应对情况。其次,通过研究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祭祀孔子,探讨民国时期文庙的定位、祭孔仪式的价值,以及民国时期各阶段政府对文庙和祭孔符号的利用。*后,是通过对天津崇化学会的研究,说明在庙学制瓦解之后,民间是如何接续儒家的教育传统的,以及崇化学会回归文庙的意义和当地社会的影响。
]
内容简介
[
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神圣殿堂,也是官学所在,还是儒家文化的承载和象征。本书以天津文庙为个案,以历史视角研究民国文庙的变迁和孔子祭祀的定位。首先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天津文庙两次重修的始末,研究天津士绅在文庙重修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认同的建构、对社会文化资本的运用,以及由政体改变导致的文庙衰颓的应对情况。其次,通过研究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祭祀孔子,探讨民国时期文庙的定位、祭孔仪式的价值,以及民国时期各阶段政府对文庙和祭孔符号的利用。很后,是通过对天津崇化学会的研究,说明在庙学制瓦解之后,民间是如何接续儒家的教育传统的,以及崇化学会回归文庙的意义和当地社会的影响。
]
作者简介
[
杨莉 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学、华人华侨传统文化。发表有《文庙神圣性研究初探》《地方文化精英的自觉与自证——以DH文庙的神圣性重建为例》《当代文庙重建与复兴现状研究报告》《分化与叠合现象中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以印尼泗水文庙为例探讨》等论文十数篇。
]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旨趣 二 前人研究 三 本书所用文献说明 四 本书研究对象界定**章 文庙概览 **节 文庙和祭孔的历史沿革 一 文庙历史沿革 二 历代孔子祭祀释奠礼沿革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全国文庙概况 一 清末民初文庙的处境及功能变革 二 民国时期文庙的修建热潮 第三节 民国祭祀孔子情况概述 一 民国时期祀孔政策和礼制 二 民国时期各地祀孔情况概述第二章 天津文庙的历史沿革 **节 天津的地理特点和行政区划管理 第二节 天津文庙的兴建与修缮 一 明代天津文庙的兴建 二 明清两朝天津文庙的修缮 第三节 明清时期天津文庙的祀孔典礼 一 明清两代天津文庙祀孔典礼概述 二 清代天津文庙祀孔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四节 明清两代天津儒学 一 天津儒学的学额 二 天津儒学的官员 三 天津儒学的教学内容 四 天津儒学的学田第三章 天津文庙的修缮与文化认同 **节 天津文庙的组织及职责 一 民国以前天津文庙与祭社和洒扫社的职责差异 二 民国时期天津文庙与祭洒扫社的成员及职责 三 文庙岁修办事处 四 天津孔庙保管办事处 第二节 1923~1928年文庙大修 一 文庙大修的背景及原因 二 大修过程的始末 三 大修引发的争议 第三节 1934~1947年天津文庙修缮 一 1934年前后的文庙修缮 二 1947年前后的天津文庙修缮 第四节 从天津文庙三次修缮看天津士绅的文化权力 一 天津士绅文化身份的重构与文化权力的维持 二 官修文庙与天津士绅文化权力的消减第四章 民国初期至1948年天津文庙的孔子祭祀 **节 民国初期至1928年天津文庙孔子祭祀的变迁 一 民国初期至1928年天津文庙祀孔仪式概况 二 祀孔仪式主办者的变化 三 天津文庙祀孔仪式的演变 第二节 1928~1948年天津文庙祀孔仪式 一 1928年停祀孔子训令下的天津士绅乡祭祀孔 二 1934~1948年天津文庙祀孔仪式概况 三 1934~1937年天津举行的孔子纪念典礼 四 1938~1948年天津祀孔典礼仪程的多变 第三节 天津祀孔典礼演变的原因及意义 一 天津祀孔典礼演变的双重动力及士绅的抵触 二 天津祀孔仪式演变的意义第五章 儒家文化认同的重建——天津文庙的“新庙学” **节 从社会教育办事处到“新庙学” 一 民国时期天津士绅的文化教育组织 二 崇化学会的成立 三 崇化学会与各文化教育组织性质和职能比较 第二节 崇化学会的价值及其影响 一 作为“新庙学”的崇化学会 二 “新庙学”与儒家文化认同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分化与叠合现象中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 ——以印度尼西亚泗水文庙为例附图后记
封面
书名: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研究
作者:杨莉
页数:232
定价:¥9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01
ISBN:9787520150262
PDF电子书大小:7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