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视角下的西北:地缘与空间中的农耕.游牧与绿洲
本书特色
[
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海洋史观影响,导致中国历史叙述“权重”发生偏移,以19世纪中叶以来通商开埠为基础的东西关系“冲击-回应”理论大行其道,直到拉铁摩尔中国“亚洲内陆边疆”研究恢复以南北关系为中心的“大陆史观”之后,“过渡地带”作为中国历史的中心才受到重视。本书以中国西北为例,以地缘与空间视角下的农耕、游牧与绿洲互动为切入点,在“长时段”的眼光下,“西北”不仅没有“停滞”,而且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发生了“巨变”,“长城-天山走廊”的形成为理解“中国”提供了新的视角。
]
内容简介
[
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海洋史观的影响,导致中国历史的权重发生偏移,以200余年通商开埠为基础的“冲击-回应”理论大行其道,直到拉铁摩尔的中国亚洲内陆边疆恢复出“大陆史观”之后,中国历史的书写再次发生变化。海洋史观的“中心与边缘”与大陆史观的“中心与边缘”不重合,导致“中国”的意义需要再次定义。在海洋与大陆的双重视角下需要对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历史话语与书写进行深入反思。本书以中国西北为例,阐释了在内陆史观下中国的区域发展的模式与内涵。
]
作者简介
[
黄达远,浙江嵊州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跨境民族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中亚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历史学与民族学研究,以倡导“边疆研究的区域视角”受到学界关注。
]
目录
导论 欧亚时空中的“西北”:以农耕、游牧与绿洲的互动为中心
上编 区域与空间:西北史地新视野**章 区域史视角与边疆研究:以天山史为例第二章 多维视野下的“西域”:以1759~1864年的天山史为例第三章 边疆“核心区”建设中的族群与国家——以乾嘉时期伊犁开发为例第四章 清代中期北疆城市崛起的动力机制第五章 多重复合的绿洲空间与“内陆边疆城市”
下编 视角与理论:“边疆”时空再发现第六章 边疆的空间性:“区域中国”的一种解释路径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的思考第七章 边疆、民族与国家:对拉铁摩尔“中国边疆观”的思考第八章 在古道上发现历史——拉铁摩尔的新疆史观述评第九章 “长城-天山”商路与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东西轴线第十章 陆海之间的区域关联与国家建构
后记 游与学相随:在“区域”中重识“西北”
封面
书名:区域视角下的西北:地缘与空间中的农耕.游牧与绿洲
作者:黄达远
页数:192
定价:¥76.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4-01
ISBN:9787520156769
PDF电子书大小:8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区域视角下的西北:地缘与空间中的农耕.游牧与绿洲》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