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仓储和地方社会:以社仓为中心

本书特色

[

  《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仓储和地方社会:以社仓为中心》以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研究区域,以清代仓储系统中民间性质的社仓为研究对象,对清代长江中游地区仓储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内容涉及社仓与地方政治变动、社会变迁、地方精英、基层社会组织、地方仓储体系以及地方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等问题。《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仓储和地方社会:以社仓为中心》认为,清前期长江中游三省官督民办之下社仓的鼎盛和其社会救济效果之间形成鲜明反差,另一方面,晚清时期,同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社仓发展民间化趋势相反,长江中游和上游地区社仓的国家干预反而日趋强化,以社仓为观察入口,地方社会变迁的丰富性由此呈现。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研究区域,以清代仓储系统中民间性质的社仓为研究对象,对清代长江中游地区仓储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内容涉及社仓与地方政治变动、社会变迁、地方精英、基层社会组织、地方仓储体系以及地方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等问题。本书认为,清前期长江中游三省官督民办之下社仓的鼎盛和其社会救济效果之间形成鲜明反差,另一方面,晚清时期,同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社仓发展民间化趋势相反,长江中游和上游地区社仓的国家干预反而日趋强化,以社仓为观察入口,地方社会变迁的丰富性由此呈现。

]

作者简介

[

  白丽萍,1968年生,陕西蒲城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近代社会经济史、灾荒史。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东亚文化交涉协会会员。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项目,在《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北京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

目录

序绪论一 选题的意义与预期目标二 学术研究回顾三 研究理论和方法四 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章 环境与制度:清代长江中游地区仓储和社仓建设的背景**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第二节 “不事蓄积”与“户鲜盖藏”第三节 清代社仓制度的演变第二章 兴盛与规范:康熙至乾隆朝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仓建设**节 清代以前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仓第二节 雍乾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社仓的设置与分布第三节 陈宏谋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仓规范第四节 社仓管理与社谷运营的核心和困境第三章 动荡与衰落:嘉道咸时期的社会激荡与社仓命运**节 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冲突与社会动荡第二节 社仓的衰落与调整第三节 幻象:曾国藩振兴社仓的构想第四章 重振与变革:同光时期江西、湖北二省的社仓建设**节 江西、湖北二省的社仓建设第二节 社仓设置与管理方式的变化第三节 晚清社仓的个案考察——以湖北省云梦县丰云社仓为例第五章 分流与合流:太平天国之后湖南省的地方重建与积谷仓建设**节 同光时期湖南省的社仓建设规模和制度变革第二节 晚清积谷政策与实践第三节 湖南省的积谷行动第六章 整体与关联: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仓与其他类仓**节 常平仓与社仓第二节 义仓与社仓第三节 汉口镇的义仓第七章 救助与控制: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仓与基层社会组织**节 社仓与保甲、里甲制度第二节 社仓与团练、团局第八章 权威与权力: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宗族、士绅与社仓**节 宗族与社仓第二节 士绅与社仓掌控第三节 社仓管理和运营中的官员、吏胥、社长、借户与粮户结语一 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社仓的功能和实效二 清代社仓实践中的中央与地方、官僚与士绅三 社仓与地方社会研究的区域性特色——兼与长江上游和江南地区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

封面

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仓储和地方社会:以社仓为中心

书名: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仓储和地方社会:以社仓为中心

作者:白丽萍

页数:312

定价:¥98.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3-01

ISBN:9787520330220

PDF电子书大小:8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仓储和地方社会:以社仓为中心》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