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发展丛书乡村民主治理:理念与路径

节选

[

  《乡村民主治理:理念与路径》:  **,创新农民培训平台。目前,中国广大农村也有各式各样的培训,但往往更重农业创业技术、法律知识、文艺活动等,一般说来这是必要的。但它*大的问题是涉及面较窄和起点低,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参与度也并不高。未来要创新农民培训平台,应强调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从农民兴趣出发进行培训,诸如孩子培养、家庭与邻里和睦相处、夫妻相处之道、卫生医疗、理财投资等。二是带有介绍性、引导性和指导性的农民培训,可从国家和世界的高度来介绍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内容,以开拓农民视野,深化农民思想,提升农民境界,提高农民品位。三是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请大学教授、知名人士为农民讲座;也可创立农民大学,定期或不定期让农民参加培训;还可用广播电视甚至“手机微信”进行传播。总之,要立足农民所需,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训,以便使农民真正融入国家与世界的发展进程,而不是游离于外。四是以免费方式进行培训,可建立国家发展资金投入制度,也可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还可动员志愿者,甚至在必要时可设立奖励制度,即对那些经过考试,成绩突出和优秀者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当然,如行之有效,更可将通过农民培训的毕业生推荐给有关用人单位,以形成更大的激励机制。  第二,搭建农民文化生活平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乡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越来越单调,有的地方甚至走向低级趣味。有不少农村也有各种文艺娱乐活动平台,但往往规模较小,且多是针对退休人员或“有闲阶层”的;而普通农民往往无缘甚至也无意参与其间,如农民书屋、舞蹈队、合唱团等都是如此。如何将更多农民吸引过来,尤其是让他们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入一个良性、健康、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空间,这是搭建农民文化平台不得不考虑的。如北京大兴区采育镇于2012年创办表演平台,具体做法是让村民上台表演小品,其目的是为了争“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结果在两小时的表演中,百余名村民无一人提前退场。①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农民文化平台建设,既丰富了农民生活,又提升了农民的审美能力和趣味。另一个例子是广东茂名高州彭村的文化生活平台建设,在村支书吴国杨的带领下,举行“好婆婆”和“好媳妇”评估活动,除了发放慰问金,还将其照片挂在“清风长廊”的显要位置。在彭村的人工湖边,吴国杨还建了一个玻璃箱和一杆“良心秤”,只要村民钓到鱼,就自觉称重并按市场价将钱投进玻璃箱。吴书记说,他这样做就是想衡量一下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是否满意(如有意见就可能将秤毁掉),他也想用这个秤称一下民风和民心。有趣的是,几年下来,秤一直保存完好,箱里的钱*多一天为3600多元,2013年投入箱子的鱼款超过16万元。面对这种情况,来彭村参观的外地外村干部感叹道:“在我们村,不要说那些百元大钞,就是装钱的箱子估计也没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农村文化生活活动平台,它对于培养和提升农民的公民意识大有益处。还有央视七套推出的《乡约》节目,它将大舞台置于农村露天广场,以相亲为主,让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这是主持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展开互动的一个开放式平台,在此既有乡村风情和乡村文化的展示,又有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还有农村不同层次不同人的互动交流,当然也是一个被注入现代理念、思维和方式的场所。可以说,央视《乡约》节目只是一个透视广大农村的窗口,其实农村还有其他很多内容也可用这种方式或其他方式展开,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农村文化生活创新平台。  ……

]

内容简介

[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过于崇信西方理论,个案研究和碎片化研究较多,乡村治理研究也存在一些困惑与误区。本书从多学科研究视角,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强调观念更新和路径选择的重要性,探讨新世纪以来乡村民主治理的发展及其命运。这包括城乡均衡发展、精英参与、文化建设、协商民主、社会组织、公共产品供给、互联网、考评制度、智库建设、制度创新等。城镇化并不意味着“去乡村化”,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融通,再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现代化,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要义所在。

]

作者简介

[

  赵秀玲,山东蓬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代表作有《中国乡里制度》《村民自治通论》《资政智慧》,其中《资政智慧》一书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有《走向基层治理现代化一一以成都为个案分析》《中国基层治理发展报告》等。在《政治学研究》《历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或重点转载。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乡村治理研究”“中国乡里制度研究”等,多次参与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

]

目录

导论 研究的缘起、意义与方法**章 回顾与展望:21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一 开阔的研究视域二 研究理念的变化三 研究方法的突破四 困境及其瓶颈第二章 城乡均衡发展理念下的乡村治理一 马克思主义城乡统筹理论二 中国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局三 统筹城乡关系与乡村治理构想第三章 乡村民主治理中的精英参与一 从乡绅政治到富人治村二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精英流失探源三 乡村精英重构与再造第四章 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一 文化治理乡村的历史与现状二 文化发展战略与乡村治理三 公民的文化诉求与乡村治理第五章 乡村协商民主的条件与实现方式一 乡村协商民主的前提二 乡村协商民主制度演进三 乡村协商民主范围与边界四 乡村协商民主创新模式五 乡村协商民主价值及其未来发展第六章 社会组织培育与乡村社会治理一 全面理解社会组织二 乡村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三 在内外协同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四 以推广和创新促社会组织发展第七章 公共产品供给与乡村治理一 以“精神性”突破公共产品供给的“物质性”二 发挥政府主体性和重建运行机制三 还权于民与未来发展趋势四 乡村公共产品的自我供给第八章 互联网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性变革一 互联网顶层设计引领乡村治理变革二 探索与创新乡村互联网治理模式三 互联网乡村治理价值评估及展望……第九章 考评制度与乡村优化治理第十章 智库建设与乡村振兴第十一章 制度创新与乡村治理的未来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中国民主发展丛书乡村民主治理:理念与路径

书名:中国民主发展丛书乡村民主治理:理念与路径

作者:赵秀玲著

页数:328

定价:¥85.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9-01

ISBN:9787520336949

PDF电子书大小:4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国民主发展丛书乡村民主治理:理念与路径》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