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维华文存
节选
[
《乐维华文存》: 早就听说了,钱塘江的潮水常年咆哮翻卷,是伍子胥和文种这两人不散的冤魂在倾诉不平。一个屡谏吴王,却落个皮囊裹尸、埋骨大江的结局。一个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得了个伏剑而死、狗烹弓藏的下场。这两个敌国之将,由于共同的冤屈,死后携手归好了。《水经注》里说:伍子胥背着文种日夜在江河上邀游,还常常摆动清静的秋江,扬起连天的雪浪。所以潮水一到,前面的浪就是伍子胥,后面的浪就是文种了,人们称之谓“潮魂”。每当潮起的时候,浪潮两面就涌起了人潮,浪潮奔腾,人潮鼎沸,汇成惊天动地的呐喊,一直冲向天际,可见人们对忠魂受屈是愤愤不平的,这种愤慨借助伍子胥和文种的故事,溶化在吞天卷日的大江之中,一直奔流到今天。于是我就想了:无情的历史可以演出人们的种种遭遇,却无法把人们的感情垄断…一 平静灰暗的江面披上了一层红红的光,我回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岸上已经聚满了观潮人,人们乘着潮水未到前的幽静,有的把酒临风,听涛谈笑,有的席地而坐,说古论今,也有人沿江点起了一堆堆的篝火,映红了一草一木。依着火光,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一座塔影。这座塔名日“镇海塔”,明朝万历年间就矗立在江边了。飞起的檐沿,静卧的椽梁,飘荡的铜铃,坚劲的吊链,塔顶塔身斑斑驳驳,野草杂生,偶尔还有几只小雀喳喳的从里面飞出来,有人说它像风度翩翩的郎君,有人说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人说它俊逸潇洒,有人说它风韵神秀,俯瞰百媚秋色,威镇千里大江。我却不以为然,溢美之辞是毫无价值的,不过是随波逐流的野草罢了,“镇海塔”,顾名思义吧!忠魂受屈,既成事实,不过吹来一丝风,兴起一簇浪罢了。 其实,造塔也是徒劳的,不过几百年的风雕雨蚀,这塔已千疮百孔,奄奄一息,显得那样的苍老了。月光和火光相映生辉,我再看这塔,仄歪着,摇摇欲坠了,而钱塘江依然是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依然是潮魂和人们会心的相会。据说文物管理部门要修复这塔,也好,留着作个见证吧。 风平浪静,侧耳细听,千里大江没有一丝声息,举目眺望,一江秋水呆呆地泛着白光,我呼吸着秋夜清凉的空气,穿过嘈杂的人群,来到一座亭子前,这是观潮亭,早年孙中山先生曾经在此观潮,吞吐天下风云,所以又名“中山亭”。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亭子虽然造型简朴,没有过分的修饰,却显得稳健踏实,落落大方,长年来为观潮人遮风避雨,做尽了好事。我斟满一杯酒,一饮而尽。天地一色,水月互相弄影,幽静的夜笼罩着幽静的江,也笼罩着幽静的亭子,这亭子没有半点夸耀和表功,默默地陪伴人们等待着潮魂的到来。 我又斟满一杯酒,送到嘴边又放下了,不知道该把这酒敬献给谁。 ……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 潮魂、雨夜、短歌二曲、光碑、前面有人家、系船儿的地方、广场的路、亦是雨夜、往日的风、葱姜伯、列传**百二十三、一个假再现等。
]
作者简介
[
乐维华,1954-2017,著名作家、记者、出版家。早年经历过上山下乡插队务农和工厂做工。1977年底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后进入解放日报为文艺部记者、连载小说编辑部副主任。后就职于香港德辉集团和大公报,任大公报出版公司总经理。2004年回沪创办多份社区和企业报刊。乐维华是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他多次获得全国散文大奖,其作品曾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
]
目录
散文潮魂雨夜短歌二曲光碑前面有人家系船儿的地方广场的路亦是雨夜往日的风葱姜伯列传**百二十三一个假再现山趣蛇诗龙华寺晚钟南岳两章僧趣真果法师山的含蓄宛在水中央祭故乡拖长的影子淡黄色的墙妈妈的夏天澳洲纪事广饶吟美味入口日,幽思盈怀时皇甫君在澳洲书鬼黄河游览区杂记月桥河小说买卖岁月,有回声伴侣晚霞绿野上的重逢他是记者在那条小街上巴松,就要起拍了狼山贼水龙华荡三异僧纪实文学太阳在呼唤生活的旋律片段他不是“多余的人”画坛一怪谢春彦胡晓平,中国的歌声
封面
书名:乐维华文存
作者:乐维华著
页数:19,455页
定价:¥48.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9-01
ISBN:9787532166756
PDF电子书大小:14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乐维华文存》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