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米的城市

相关资料

[

上海,一次别离
儿子使倔的时候,我脸上怒着,心里咆哮着:如果时光倒转,给我一万个理由,我也不会制造出你这架小战斗机,跟我斗,跟我犟。
他气过云散,过来往你脸上“叭嗒”一口的时候,满心的皱褶又立刻被展开成一张松脆的海蜇皮,无限柔软地感慨:孩子是*好的礼物。
这就是贱。这就是无底线。这就是天底下*不可思议、又*顺理成章的一种情缘。
朋友小D 跟儿子别扭了五年,从孩子青春期开始,就互相较上了劲。谈到家里那“货”时,小D点起一支烟,神情暧昧,爱恨交加。可是,一旦两人同时出现在人前,小D 对儿子说话永远没有好声气。*近没见到他俩一块儿出来,后来得知小D那成绩不怎么样的儿子,奇迹般地申请成功一所排名世界百强内的美国大学,呼哧一声坐着喷气,消失在了蓝天的那一面。小D 跟我描述送行那刻,一度曾经有过的“终于没人惹我生气”的那种轻松,忽然被儿子拖着行李箱的帅气背影给压没了影儿。那一刹那,他觉得自己斗气打磨,几乎成品的一个高大身影要离开了,不知道预定的四年之后,这个身影还会不会回转。
浦东机场的天竟然是那样蓝。大玻璃外停着美联航的大飞机,蓝色背景,走过安检线的儿子回头找了一眼他俩,笑了一下。这瞬间他觉得那像儿子无数次吵架负气后讨饶的表情,可是,里面还装了些不确定,含混的,又有点黏黏糊糊的东西。于是,他心脏的某个角落,开始隐隐绰绰地痛起来。儿子马上拐过一角,看不见了。他在不断有客流通过的安检口边呆立了有半个小时的样子,老婆打趣地逗他:“现在难过了?谁叫你不跟我一起陪他理东西的?”
拥抱,招手,眼泪,都没有。他在回程的磁悬浮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因为高速飞驰,忽然一边高、一边低起来,就跟老婆说了句:“我是不是头晕了?”老婆嗔怪道,大惊小怪,磁悬浮就是这样的。停了几秒后她说,电脑上天天可以视频的,你用不着这样头痛脑热地作。然后她握一握他的手。他忽然在车窗玻璃上看到了儿子的一双眼睛,几秒钟,就消失了。
小D 回述这一切时,我有点木。我们继续吃着火锅,火锅没那么香了。回到家打开书房门,看一眼念书的儿子和在一旁督促念书的老婆,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六年级开学后就感觉儿子的个子忽然蹿过了他母亲,虽然还是肉乎乎,笑起来没心没肺的傻样子,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容易跟我们发生摩擦。隔着书房门,我清楚地听到他一句顶一句地跟老婆“作战”,老婆的调门越来越高。可是,课业时间结束,他俩回到厅里的时候,几乎又像情人一样地要好。儿子说话故意带着拖音,老婆从女魔头变成了巧克力女郎,对他有求必应。无数次,我醋意朦胧地看着他们,有时候还佯装生气地要“拆散”这一对,也是枉然。可那一晚,看着这一切,心里像被压了一层重物。于是到阳台上透气。
儿子走到阳台储物柜里翻找他感兴趣的武器图册。一轮萌月高挂。远眺的我,默然望一眼他。他习惯性地在看到我后,补叫上一声“爸爸”。然后,他坐在沙发上沉浸在航母的世界里,我失去了进入他世界的端口—聊起军事,我总是本能地失语,他则充满探究的兴趣,眼睛发光。
我有意识地默算一个计划的倒计时。从现在起,还有七年。
我决定了从那时起就不斥责儿子了。我想花更多时间,从需要远途往返的单位抽身早点回来,跟他多说说,多待待。我还想多领着他上父母家,父亲的嘴角越来越耷拉了,母亲的思维也有不连贯的迹象。我想带他一起看一些上海的不同地方,一起讨论一些故事和观点,一起打打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
他书房的门在睡觉前的一刻钟几乎总是关着的。
为了准备七年后进入另一个求学空间,这道门还是隔开了我们。我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在凝固的空气里,似乎还是听得到他的呼吸。有时候想着,即便是隔着门这样守着,知道他在,偶尔听到他一两声咳嗽、俏笑或者争辩,也是会让我的心情宁静和满足的。
我知道我就是七年前的小D。身边的小D 很多。还不乏七年后的小D。中国大城市里很多对隔着电脑视频终端、隔着越洋电缆、隔着高山大洋、隔着那一个有时朦胧有时犀利的月亮的父子、母子,就在他们的生活里或早、或晚,埋伏下了这一集终要上演的“美剧”“英剧”。求学远行,成了家庭状态剧变的一道分水岭。那边,年轻的生命闯荡未来,这边,抽空了一个主角,除了怅然若失,还有不知年年岁岁几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好像已经成了惯例。
终不免还是会在差不多年岁的朋友间,谈起我们老时,谈起不少这样的家庭的未来。画过很多次的饼,各种大小,各种馅料。有大团圆,有两地奔波,有难得一个电话,有音信杳然。然而当指向人生黄昏的所有可能性,*终都落到灯暗烛尽无人问的那一幕时,几乎所有人的表情都免不了怔一下。一怔以后,我不知道他们嘴上说着的那些话,是不是跟心里真正的想法对应得上。在“那也是一个结局”的看开姿态后,他们眼前出现的画面究竟是什么?
有过几次,充满代入感地预想那样的我。我想在*脆弱的那一刻,还是会期冀在床边,他能出现,哪怕一分钟。不要托寄的花,或别的什么。
你说我们能期望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呢?我想说我什么别的都不要,我想说他回不回来,跟我们在不在一个地方,都不重要。我只是希望在生命*后一刻,他给我一个能让我贱贱地什么都不计较的笑容。那个时候,我还要拿回来这样一个笑容,就像,我们现在吵过,他又来撒娇般地和好,甜甜地笑着。
我明白,这或许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为父母的,太过奢侈的、很不懂事明理的、也往往被斥为“ 不够大度、不够现代” 的愿望了。
算了,还是该一笑而过吧。
可它真的是一个奢侈的,拿不回来的愿望吗?

]

本书特色

[


《一平方米的城市》收录61篇“城市题材”的散文作品,以上海为画板,以人物为画笔,多个维度、多种风格来探究城市与人的休戚相关性,力图触及这座城市的精彩与芜杂、欢乐与痛点。
“一平方米”是一种探寻而不是答案,在本书中成为一种带有观察和反思的写作姿态,抒发了作家对于城市、对于人、对于生命的独特的体悟、思考和情感。

]

内容简介

[

散文集《一平方米的城市》共收文63篇,扎根于”城市里的写作”、”城市题材写作”与”当下城市生活选题写作”主题,以上海为主体,力图触及这座城市生活的精彩与芜杂、欢乐与痛点。内容涵盖了文化、教育、离家留学、亲子、养老、医疗等多个生活断面、多种生活工作场景,用多个维度、多种风格塑造出纸上的当代上海,抒发了作者对于上海的体悟、解读、思考与情感。”一平方米”是一种探寻而不是答案,在本书中成为一种带有观察和反思的写作姿态,对应上海从一个简单的原点、从一个不乏逼仄感受的空间,生发出的绝非单面的精彩和丰厚、复杂与多元、清晰与朦胧。多面的书写和呈现,也由此归于一种文化范畴与文化行为。

]

作者简介

[

伍佰下,本名伍斌,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任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主编,媒体人,70后上海文坛写作者。
一个出生、成长于上海,并正在此城慢慢变老的写字者。散文作品多刊发于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工人日报、天津日报等,曾获2014、2015年度中国报纸副刊年度散文精品一等奖,新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单篇散文奖。
对文字怀有敬意,作品有限,但希望永葆写作的自由状态,只写真心意、真性情、真感悟。

]

目录

上海,一次别离朋友此一时,朋友彼一时有些白水是有味道的谢谢,你还在你做的匹萨啥味道总有人过得慢慢的拨开你的那只手请让我发会儿呆,好吗闻我待电话如初恋人生难得模糊时有些面孔我们失去了一些坚实的背影另一面的闵惠芬关于母亲的倒叙这一杯敬你当清新之爱已成绝唱世界上*好的味道,吃起来会心疼凌风飞去,余烬无解罗宾大叔教我们习惯告别永远的高跟鞋书的表情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月亮一个人的电影结流年假装和世界杯很熟写给十四岁的你那些需要从容安放的光和亮再看海,已不是那种颜色谁们的小时代因为喜剧,所以忧伤我的地下我的铁股疯以后你是谁家的鲍师傅头发的事地铁里,谁的琴声寂寞股市那条河里,你是那个悲怆的抒情者吗对面的店家看过来我看到你骄傲地剩着霾伏每家都可能有一个广场舞大妈任性是一种奢侈的东西这一辈子你能走多远耳朵碰来的密祉迷失在罗马有一种美找得回来笑一笑,台北细节里,一座城有一片土地,坚硬又柔软定海,骑在自行车上的三毛我错过了那么多一夜海上雪有无春天是会骗人的一夜不响,梦醒不扫诡谲的雨白云自去来一平方米城市,种点什么都是好的没有你的中秋,月亮还是好好的枫林谷的叶子掉在了时间里时间都去手机那儿了愿有情人终成汤团

封面

一平方米的城市

书名:一平方米的城市

作者:伍佰下

页数:280页

定价:¥35.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32167715

PDF电子书大小:1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一平方米的城市》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