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主体论

本书特色

[

本书试图超越以往翻译研究中以文本为重的“结构主义”思想局限,颠覆传统翻译理论“忠实与背叛”、“对等与创造”、“直译与意译”等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我国自五四以来逐渐演化和习承的仰视西方式的“翻译伦理”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理顺影响翻译活动的文化、社会、历史等层面的种种 “权力关系”,分析在各方权力关系的历史张力中翻译主体的作用和意义。

]

内容简介

[

本书旨在研究译者主体在翻译活动中与作者、读者、世界等多重因素的关系, 建立较为全面的翻译主体研究理论模型。全书分三个部分, 理论建构、个案研究及译者访谈, 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译者主体在翻译活动中有意或无意需要处理的复杂信息。

]

作者简介

[

袁莉,博士,副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主任,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2012年当选复旦大学光华人文基金青年学者,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的翻译与研究”子项目负责人,2017年5月至6月任法国巴黎高师Labex TransferS研究中心讲座教授。1999年以来发表译著百余万字,学术论文数十篇。著译作品曾荣获第五届(2001)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中国文联第七届(2010)文艺批评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2013)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代表译作有加缪《第一个人》、杜拉斯《爱》、罗曼•罗兰《名人传》、托多罗夫《我们与他人》等。

]

目录

绪 论 **部分 理论探讨 **章 诠释学视域下的翻译主体与主体间性 **节 翻译学的文化转向与翻译主体诠释学 第二节 作为理解者和诠释者的译者主体第三节 翻译的“空间理论”:流动的源文本与“再造”的译本 第四节 译本的接受及其再诠释 第五节 主体间性与翻译批评 第二章 从文化到文字:文学翻译主体的伦理性研究 **节 西方翻译研究的伦理回归 第二节 当代中国呼唤怎样的“翻译伦理”? 第三节 自我与他者:动态伦理中的翻译主体性 第三章 “文化走出去”:合乎“全球伦理”的翻译主体性探索 **节 “全球伦理”构想的提出与传播 第二节 “全球伦理”视域下的主体间对话第三节 “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全球伦理”的新导向
第二部分 翻译主体个案研究 第四章 许钧的米兰•昆德拉新译本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一 **节 翻译主体意识中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 译者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第三节 翻译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内在独立与交互性 第五章 民国“三李”同译“包法利”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二 第六章 《追忆似水年华》**卷的三个中译本对比研究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三 **节 译者的介入 第二节 译者的风格偏好 第三节 译者的身份 第七章 傅雷先生的翻译艺术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四 **节 关于主体批评 第二节 主体论视域下的傅译批评第三节 译者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第八章 程抱一诗歌翻译与创作中的伦理追求——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五 第九章 《若望克利司多夫》,及其译者敬隐渔 第十章 异的考验:从莫言在法国的译介想到百年前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六 **节 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 第二节 1899年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启示 第三节 从莫言作品的译介看中国文学的西方式生存 第十一章 国家赞助人与文学翻译的主体性问题 ——以《中国文学》法文版(1964-2000)为例 **节 杂志的诞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杂志的选编特点和发行渠道 第三节 译者的主体性和《中国文学》法文版的翻译策略
第三部分 译者问答 话题一 翻译家倾谈“文化走出去”话题二 “海上翻译家群体”问与答
结语
参考文献

封面

文学翻译主体论

书名:文学翻译主体论

作者:袁莉著

页数:11,318页

定价:¥58.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2-01

ISBN:9787532782758

PDF电子书大小:4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文学翻译主体论》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