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虫

节选

[

《天虫》:  **章 养罐  比赛室外礼堂里的电视屏幕大,效果好,可老者嫌噪。他宁愿自己在家看直播,顺便教孙子辨识蛐蛐。  礼堂现场的一群人是铁杆虫迷,人数众多。人多也便嘴杂,制造了各种不同音高、素养、口音、粗细、性别,或夸赞或诅咒、或惊叹或不屑的声音,把宁阳县两千多平方米的人民会堂,弄得令人焦躁不安,心烦意乱。主席台下,屏幕两侧,座位后背,就连走道里四处游走、穿了长短不同马甲的人手中,都挤满了各种各样的广告,红的黄的青的紫的黑的白的,恰与现场的观众形成高度的默契,杂乱无序。  电视放送出解说音(年轻美丽的女解说,声音清丽而优雅,与背景音乐中的虫鸣和秋色,像是同一物类):“尊敬的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自海内外的蟋蟀爱好者朋友,欢迎大家到安静、美丽、祥和的宁阳小城,现场观看中华蟋蟀友谊大赛暨天下**虫的总决赛。今年的比赛非常特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虫界的朋友称之为世纪大战,一点也不过分。一方面,两位蟋蟀老玩儿家都已经九十多岁,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度,丈量了无数的命运悲喜。另一方面,这两位老先生八十年前就激情相约,要举办一场面向全县人民的比赛。这次,他们不但要面向全县,还要通过电视直播,把比赛的盛况传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是宁阳的光荣,是宁阳蟋蟀的光荣,更是每一位蟋蟀爱好者的世纪盛典。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维持好现场秩序,观赏这场举世瞩目的比赛。”  因为现场的人实在太多,又没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不妨这样记录他们的言行:  迷虫一,“青翅王”,天津人(在用“虫迷”还是“迷虫”的问题上,作为局外人,本人曾经做过三天三夜的思考,并征求蟋蟀玩儿家的意见,反复掂量之后,郑重其事地做出了如此选择。往届大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选手,统一着装,穿着广告赞助商为他们购置的运动衫,被安排在会堂的前面几排座位上,既是荣耀,也是待遇。按照组委会的统一要求,他们胸前规规矩矩地戴着一个胸牌,上面标注着玩虫人来自何方,各自获奖蟋蟀的品种,“青翅王”便是获奖的蟋蟀之一。说实话,在获奖者胸前挂上这样一个牌子,确实有点出人意料,总让人想人非非):“嗨,这虫儿,算得上是重青了,真个是一等一地好。看看那须,简直就是孙悟空头上的雉鸡翎。看那眉毛,粗成一条重线。虫谱上讲,‘重青一线,将军带剑,牙钳如练,三秋争先’。嗨,再看看斗线,清楚得像嵌上去的,深,细,倍儿直,又不失沉稳。看那牙,不用打口,摆那儿了,阎王殿前立着的两片铡刀。再看那两条腿,啧啧,壮得像牛。准赢。也就是油爷,根本不管它生口熟口,拿来就敢上。不服不行,艺高人胆大,姜是老的辣。”  迷虫二,“黄牙青”,北京人:“我看还是陶十一的黄牙更好。看那皮色,谁见过这等纯正的黄?这应该叫正黄。像咱清朝地道的八旗,只配皇城根儿。通体透明,海天一色。再配上紫红的牙,这不就是经书上讲的‘红配黄、王上王’吗?这虫儿有一特点,打口不开,开口就上,准叫敌人见阎王。说实话,这等王级的虫,人活一辈子,也不见得能遇上几只。我赌陶十一的黄牙,准赢。”  迷虫二把胸脯拍得咚咚响。  迷虫一和迷虫二挨着坐,互相争辩。两人的声音很大,透过场外记者的话筒,传进了电视画面之中。  旁边有人嚷嚷着要给两人做见证,让他们自定筹码。  两个警察威严地走过来,挺在迷虫一和迷虫二面前,骄傲得有些过分,两迷虫不再作声。  在这次友谊大赛之前,油爷专门向组委会提出要求,所有比赛不允许任何人设赌。油爷只想和陶十一了结一场世纪恩怨。  为此,组委会责令县公安局,在现场安排了几十名警察,严禁任何人设赌参赌。  ……

]

内容简介

[

愚石著的《天虫》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全书约26万字。宁阳是蟋蟀的主产地,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都把宁阳作为心灵的麦加。作品透过一个人生死悲欢的命运,铺陈了一段乡土历史,展示了独到别致的蟋蟀文化。本作品选取了一个较为冷门但有地域特色和传统的题材,小说情节跌宕,人物刻画突出,既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又有大写意似的铺陈。本作品已入选山东省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本书作者是一位较为成熟的作家,其作品多为现实主义风格,善于以小见大,描写大时代的风貌,风格稳健。

]

作者简介

[

  愚石,本名石玉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文学硕士,艺术评论家。

]

目录

**章 养罐
第二章 水槽
第三章 戥秤
第四章 蛉房
第五章 提笼
第六章 芡草
第七章 网罩

封面

天虫

书名:天虫

作者:愚石

页数:426

定价:¥46.0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7532957019

PDF电子书大小:14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天虫》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