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郑元祉 梁会锡 李昌淑卷
内容简介
[
本书为三人合卷, 每位作者的研究侧重方向有所不同, 以下分别介绍: 郑元祉: 书稿内容是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之下所进行的一些探讨。所收录文章大多是笔者从2000年以来参加中国的学术会议时所提交的论文。其主题, 主要集中在民俗节气和戏曲表演上。同时也还包括了昆曲清唱与韩国板索里相比较的两篇论文等等。
]
目录
郑元祉卷前言节气与公演——时序观念对中国古代公演文化的影响一、前言二、时序观念的渊源及展开三、结语隋代元宵节演出的由来、形式和意义一、序言二、元宵节演出的由来三、元宵节演出的形式和特性四、从公演文化角度看元宵节演出的意义五、结语宋代元宵公演活动——以元宵舞队为例一、序言二、元宵舞队的表演名目以及表演内容三、元宵舞队的表演形式四、元宵舞队对后代表演活动的影响及意义五、结语明清时期苏州“虎丘曲会”演剧史的考察一、虎丘曲会的概况二、虎丘曲会的渊源三、虎丘曲会活动在戏曲史上的意义四、虎丘曲会当代发展概况五、总结明清时期清曲清唱活动在戏曲史上的意义前言:从现当代昆曲曲社活动谈起一、清唱活动(曲会)的内涵二、清唱活动形态三、重新认识清曲与剧曲之异同四、结语:明清时期清曲清唱活动在戏曲史上的意义韩国板索里与中国清唱的声音与唱法——“和而不同”观点的比较一、序言二、中国的唱法与歌唱传统三、板索里之声音与唱法四、韩中声音组成之比较五、结语韩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板索里和昆曲清唱的现况与课题研究——以全州大私习大会和苏州虎丘曲会为例一、全州大私习大会的现状二、中国昆曲清唱活动的状况三、全州大私习和苏州虎丘曲会的比较四、板索里大会的展望与课题五、结语中国古代戏曲中“男扮女装”的文化含义一、绪言——比女人更女人的“男扮女装”二、“阴阳结合”和“两性俱有”的渊源三、文学和艺术中的“阴阳结合”与“两性俱有”四、结语论丑角的产生背景和变迁一、序言二、丑角的产生背景三、丑角的发展四、结语梁会锡卷前言《西厢记》是否为一部佳构剧一、序言二、背景处理及问题点三、矛盾结构及问题点四、人物形象及问题点五、结语关汉卿散曲与杂剧研究——其作品代表的世界是不同的吗?一、问题的提出二、关汉卿的时代及他的认识三、关汉卿的处世态度及主要作品世界四、关汉卿作品世界的内在五、关汉卿在文化史上的意义六、结语巫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上的角色——兼论戏曲的若干问题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时间与空间一、序言二、戏曲空间的设定与转换三、空间意识形成的背景四、结语论《张协状元》的写定时期18-19世纪东亚地区的大众戏剧艺术——板索里(韩国清唱)、京剧和歌舞伎一、提出问题二、“不同”与其含义三、“相同”与其含义四、结语北杂剧不会比南戏晚杂剧作家史九敬先与南戏作家史九敬先李昌淑卷研究综述剧诗的真面目一、引子二、剧本与诗歌的体裁特征三、剧中人物/作家的鲜明度四、剧作家的显现五、尾声论作为剧本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一、序言二、《戏文三种》的空隙三、结论谈明清小说戏曲评论中的现实与虚构一、虚构——明清小说戏曲评论中的新天地二、对虚构性的认识三、明清虚构论的新开拓中国古代社会的游戏精神与戏剧一、楔子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游戏精神三、古代的俳优及其表演四、尾声中国戏曲之幻想性一、幻想性二、中国戏曲之幻想性——幻想剧《东厢记》之体裁与其含义一、绪言二、作者和版本三、《东厢记》的体裁及其含义四、结语朝鲜汉文剧本《北厢记》的体裁与其价值一、《北厢记》的书志二、《北厢记》的形式和内容三、跨越戏剧和小说的境界四、《北厢记》之价值从鳌山到三层大戏台一、三层大戏台之出现二、二层或三层神庙戏台和鳌山戏台三、鳌山、灯山、山棚、彩棚四、从鳌山到三层大戏台介于游戏与现实之间的《牡丹亭》一、楔子二、现实与游戏三、作为游戏的《牡丹亭》四、《牡丹亭》的现实效力五、尾声《天香庆节》简论一、楔子二、《天香庆节》的版本和体裁三、人物和情节四、献演对象和场地五、尾声文本与表演之间的两种机制——以中国元明时期剧本与朝鲜剧本为例一、引子——剧本的诞生二、中国剧本的诞生三、朝鲜的汉文剧本四、尾声——剧本产生的两个机制朝鲜文人眼中的中国戏曲一、楔子二、朝鲜人眼中的中国戏曲三、尾声
封面
书名: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郑元祉 梁会锡 李昌淑卷
作者:康保成主编
页数:399页
定价:¥120.0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2-01
ISBN:9787534799570
PDF电子书大小:12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郑元祉 梁会锡 李昌淑卷》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