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园往事

本书特色

[

汤一介、乐黛云夫妇是北大未名湖畔的学界双璧,汤一介先生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乐黛云先生则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1952年秋,汤一介父亲、时任燕京大学副校长的汤用彤被分配住至燕南园58号。后来,汤一介与乐黛云一家又在这里历经了悲苦与喜乐。

  耄耋之年的汤一介与妻子乐黛云,及其长大成人的女儿汤丹、儿子汤双用心回忆自1952年搬入燕南园58号以来,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杂陈,结成回忆家国往事的散文集《燕南园往事》。

  87岁高龄的汤一介先生回忆了青年时期随父亲汤用彤读书、治学,回忆了母亲张敬平相夫教子、在战争年代守护家庭,回忆了与冯友兰、季羡林等北大学者相交的事迹。83岁高龄的乐黛云先生回忆了公公汤用彤的治学谨严、宽容温厚和“文革”时期的处变不惊,回忆了与王瑶、马寅初、朱家玉、裴家麟等北大师友同窗的交往岁月,回忆了政治风浪中儿女求学之路的噩梦。汤丹和汤双也回忆了幼年时期在燕南园的幸福时光和遭遇特殊时期所经历的大起大落。

  2014年9月9日晚,国学泰斗汤一介仙逝,学术界又痛失一位大师。2014年10月出版的《燕南园往事》,成了汤一介生前的*后一部作品,也是汤一介、乐黛云夫妇与一双儿女合著的唯一一本家庭回忆录。文字平实厚重、真挚深情,配以66张珍贵历史照片,深厚的亲情和时代烙印下的忧伤溢于言表,令人动容。即便是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言语间,其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也尽现其中。

]

作者简介

[

汤一介:

  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一九五一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一九五六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从事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的教学与研究。一九九〇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在海外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生前曾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瞩望新轴时代》等。

  于2014年9月9日晚去世,享年87岁。汤先生一生恪守家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堪称思想文化的“守夜人”。

  乐黛云:

  一九三一年出生于贵阳,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集刊主编。一九九〇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二〇〇六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之桥》、《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主编有《世界诗学大辞典》(主编之一)、《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十四卷、《中学西渐丛书》八卷。

  汤丹:

  汤一介、乐黛云之女。十六岁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年之中下过田、做过饭、管过账。返京之后考取北京大学分校图书馆学系,一九八二年毕业。其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现为高级软件工程师,任职于跨国公司埃森哲(Accenture)。

  汤双:

  汤一介、乐黛云之子。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后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现称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得物理性博士学位。曾任马里兰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博士后。现为美国VesonNautical公司软件工程师。

 

]

目录

前言 燕南园童年往事 在燕南园随父亲读书 燕南园五十八号的小喽啰对阵五十七号的大学者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 父亲的矛盾心态 记我的母亲 当我幼年时 寻找溪水的源头 燕南园家中的老保姆 北京大学有三个“宝” 香山红叶山庄小住纪实 我在燕南园时期*难忘的一个人 马寅初校长住在燕南园六十三号 随秦元勋先生读书记 姐弟情深 燕南园的常客朱家玉 汤双在燕南园的大朋友施于力 发生在燕南园的人生变奏 在儿子八个月的时候 我的同窗好友裴家麟 “文革”时的中学生活 “井冈山”上小喽啰 燕南园的噩梦 从燕南园到黑龙江 我在八连的故事 鲤鱼洲干校的快乐时光 北大空前绝后的草棚大学 噩梦中的噩梦:儿女求学之路 同行在燕园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

封面

燕南园往事

书名:燕南园往事

作者:汤一介 著

页数:248页

定价:¥38.0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39974248

PDF电子书大小:6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燕南园往事》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