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内容简介

[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 以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社会变迁为辅线, 对中国近代心理学进行分阶段的分析与论述, 其中将1872—1902年界定为西方心理学的早期传入时期, 1902—1918年界定为西方心理学的输入与传播时期, 1918—1937年界定为中国近代心理学制度建设和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 1937

]

作者简介

[

阎书昌,1970年12月生,河北省孟村县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心理学历史、文化心理学研究。1991-1995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专业,1995-1998年师从中国心理学史专家邹大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2006-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History of Psychology、《心理学报》、《本土心理学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等专业权威期刊发表心理学史类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参编(译)著作11部。

]

目录

**章 绪论
**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一、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指导思想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意义
一、整理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事实
二、揭示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三、总结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和贡献
四、继承和弘扬中国近代心理学家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早期传入(1872—1902)
**节 中国对西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一、中国人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二、中国早期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教会学校
第二节 颜永京与《肄业要览》、《心灵学》
一、《肄业要览》
二、《心灵学》
三、颜永京与心理学早期术语创制
第三节 丁韪良与《性学举隅》
一、《天道溯原》中的心理学知识
二、《性学举隅》的内容与体系
三、《性学举隅》与《心灵学》的简要比较
第四节 晚清其他心理学著述
一、《灵学略论》
二、《格致汇编》的心理学知识介绍
三、《格致小引》和《格致总学启蒙》对心理学的介绍
四、《治心免病法》
第五节 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的创制与传播
一、“心理学”名称在日本的变迁及其确立
二、康有为与“心理学”名词
三、1902年的心理学
四、“心理学”名称变迁的分析
第三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学科初创(1902—1918)
**节 教育近代化背景下日本心理学的输入
一、京师大学堂与心理学
二、近代师范教育与心理学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间接输入
一、服部宇之吉:开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科学心理学的教学活动
二、王国维:多元途径输入西方心理学
三、陈枧及其《心理易解》
四、蒋维乔及其两部心理学教科书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先驱蔡元培与陈大齐
一、蔡元培
二、陈大齐
第四节 公众知识分子对心理学的传播
一、谭嗣同
二、梁启超
三、孙中山
第五节 辛亥革命后心理学的发展
一、辛亥革命之后蔡元培和陈大齐的交往
二、“壬子癸丑学制”确立心理学学科的独立地位
三、教育部审定心理学教材
四、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作为思想武器的心理学
第四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制度建设(1918—1937)
**节 留学生与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
一、留学生的心理学专业训练
二、留学生的心理学博士论文
三、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专业组织
一、中华心理学会
二、中国心理学会
三、中国测验学会
四、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第三节 心理学专业期刊
一、《心理》
二、《心理半年刊》
三、《心理季刊》
四、《中国心理学报》
第四节 心理学的教学研究机构
一、高校心理学系
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第五节 心理学名词的统一与审定
一、庄泽宣与心理学名词审查
二、赵演与心理学名词审查
第五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成就(1918—1937)
**节 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
一、西方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
二、苏联心理学的输入与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探索
第二节 心理学基本理论建设成就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四、反本能论
第三节 心理学分支领域的研究成就
一、汉字心理学
二、儿童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与动物心理学
五、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
六、心理卫生
七、心理与教育测验
八、工业心理学
九、社会心理学
十、理论心理学与历史
第四节 “中国心理学”与心理学中国化的早期实践
一、何谓“中国心理学”
二、早期中国心理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的探索
三、面向中国人生活文化与实践的心理学考察
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自省式考察
五、中国心理学发展道路的选择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心理学(1937—1945)
**节 抗战时期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及刊物
一、心理学研究机构
二、大学心理学系
三、心理学刊物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抗日精神
第二节 心理学在军事与人事领域的发展
一、周先庚的军事心理学实践与思想
二、萧孝嵘的人事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的实践与思想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心理卫生与指导工作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及关注主题
二、丁瓒的心理卫生实践及思想
第四节 抗战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艾伟与教育心理研究所
二、教育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
第七章 抗战后中国心理学的恢复(1946—1949)
**节 心理学组织制度的恢复性工作
一、学会组织
二、心理学系的复建
三、心理学国际交流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延续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二、心理卫生与指导
三、国防与人事心理学
第八章 东西方心理学的交流
**节 来华的西方心理学家
一、克雷顿、瓦尔科特、麦柯有
二、塞勒(夏仁德)
三、莱曼
四、哈尔彭(韩芬)
五、韦斯特布鲁克(汪宗海)
六、克兰伯格
七、莫
八、鲍曼
第二节 沟通东西方的中国心理学家
一、郭任远
二、戴秉衡
三、艾伟
四、汪敬熙
五、周先庚
第九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封面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书名: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作者:阎书昌

页数:0

定价:¥50.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44456432

PDF电子书大小:13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