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第一卷.第2辑

节选

[

  微博需要文学在场  今天的微博平台,在众多用户心里,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环境,更多的成为一个传媒平台,这是*初谁也未预料到的局面。在它出现时,文学评论界像面对手机文学一般认为微博是另一个值得介入的平台,尤其是手机文学在多达2.7亿移动网民中成长为产业链时,更是对微博平台的潜在能力给予厚望。  短短两年过去,微博的成长和变化令人惊叹。传媒的快速介入,文学的一再缺席,让人始料未及。文学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如何在快速信息喧闹时提供自己的宽厚营养,这些问题是值得文学界重视的。而我,也想借此文章谈一谈微博环境中文学的“退让”与“再介入”问题。  2009年,国内出现了一种新的网络媒介,当时并不惹人注意,普遍认为是一种社区化的即时聊天工具,是快速文化消费的补充,是对博客长文的冲击,这就是微博。每一次新媒介的产生,都会即时涌人新闻评论、文学展示和文化批评的内容,这是它们本身公共性的天性,需要在各种公共环境里为自己和用户搭起一座桥,在这个虚拟时代里,桥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快速。那么在微博这个环境里,我们可以说,这座桥仍然存在,但几乎已经像是面对面,即时交流的优势让人不需要迈步分毫就能看到对方的状态。  于是,微博文学成为了新的关注点。在*初的环境里,微博指向了博客的对面,是对博文长文的反抗,是更多喜欢“短平快”用户的真实需要,那时候,我们听到的*多一句话就是某些知名博客作者宣称,不介入微博。不同的内容消费创造不同的媒介生存,微博到底适合什么内容?2009年我们看到微博仍然处于新生时期,娱乐消息、民间新闻、消费信息、个人絮语以及微文学混杂在一起,其中因价值肯定而受关注的微型文学得到了讨论。相比手机文学,微博文学有着天生的限制,手机文学*初被认为也是微型文学的发育地传播地,只有极短的文学作品是适合手机阅读的,但手机这个载体本身在发展,大屏幕手机的流行促使手机阅读软件变得开放,作品的长短不再是个考量,手机文学真正成为了电子书旗下的一个分支,被放到了电子阅读层面去发展。而微博文学则不同,140字的限制让它没有更多向上生长的空间。  2010年10月新浪微博推出了首届微小说比赛,大赛甚至吸引著名作家王蒙来参与,微小说比传统微型小说更进一步地细化了文学需求,是针对年轻人产生的内容创新。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微博文学受限于140字,极短的字数意味着它本身蕴含的文学性将受到质疑,像慕容雪村认为微小说只是小说的片段,路内也认为140字的篇幅很难把小说拉开差距。这只是一个危机,另一个*大的危机在两年问开始显现,我们可以在微博上找到王蒙、莫言、苏童、余华、北岛等几乎大多数知名作家,他们都拥有几万几十万的粉丝数量,完全比得上一本畅销杂志的公众影响力,但同时也可以说,他们所代表的文学是“不在场”,他们并不关心如何使用微博,为当代文学创作、批评与交流作出一些有意思的想法,微博可以是发布一些博客上新文章的通告板,可以说些无关痛痒的闲话,也可以弃之不理,唯独不是让它活起来,让文学的魅力无孔不入,深入力所能及的网络媒介里,与大众对话。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家们和文学批评家们无以言对微博呢,曾经也是书信往来,我相信不是精力不足,忙而无闲的原因。作家阎连科在微博中说,有朋友对他说,作家开微博不是危险就是无聊。这句话虽透露了一种偏见,但也表明了一种普遍评价。我对它的理解是,微博不属于文学,微博对文学产生伤害,为什么?  ……

]

本书特色

[

本书为数十篇辞锋犀利的文艺批评汇编,基本内容大致有四,一是名家名作为靶标的文本解剖与批评,如李建军对莫言荣获茅奖后“更加挑剔的阅读和更加严格的批评”;有批评名家对学术名家的毫不留情的负面评判;有当下文坛种种恩怨或公案的立此存照;还有对“穿越”热、某些领导“出书”热等文化现象的探讨等。题材纷纭,议论风生,足备文学爱好者、文坛关心者和文化研究者多端而取。

]

内容简介

[

  《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为数十篇辞锋犀利的文艺批评汇编,基本内容大致有四,一是名家名作为靶标的文本解剖与批评,如李建军对莫言荣获茅奖后“更加挑剔的阅读和更加严格的批评”;有批评名家对学术名家的毫不留情的负面评判;有当下文坛种种恩怨或公案的立此存照;还有对“穿越”热、某些领导“出书”热等文化现象的探讨等。题材纷纭,议论风生,足备文学爱好者、文坛关心者和文化研究者多端而取。

]

目录

新批评第六期2011年8月25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周立民“捧杀”与“棒杀”——客观认识范曾艺术思想成就/朱彦民批评与侵权之界定及范曾之品——与刘春田、肖鹰、贺绍俊诸先生商榷/傅中元微博需要文学在场/郑周明对话的衰落:当下小说创作的一种倾向/闰海田时代性是个“危险”的词语/卢一心“郭敬明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郭敬明受众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桑永海评论需要“歌手”更需要“园丁”/柳萌打开精神对话的通道/乔世华能否视“奖”若浮云?/金星雪漠的“乌托邦”幻想/申晨新批评第七期2011年9月15日谁家的修辞,谁家的逻辑?——对汪晖《琉球:战争记忆、社会运动与历史解释》的语文批改/吴亮魅力源于“难度”/黄桂元该不该给宋江平反/雷勇是好汉还是兄弟无数/石世豪尝试性的探索/孟盛我侃宋江与阎婆惜/红袖文学论坛:又被蚊子咬了爽利与下作/豆瓣论坛:半辈子穿越剧:多种博弈的结果——由历史穿越电视剧《宫》谈开去/孟盛水深流静混成天然——读《天香》并兼及对它的指摘/李星《落花生》与《小马过河》/石飞把编辑拖下去/孙香我新批评第八期2011年9月25日安妮宝贝的自我重复——兼谈《春宴》/曾于里我与黄裳先生的是是非非/韩石山中国作家的“魔幻之皮”/闫海田作家用什么让读者上钩/谢中卿颠覆历史只为哗众取宠/习修鹏幼儿文学何日摆脱模式/普飞少儿文学期刊为何“冰火两重天”/梁德荣对语文教材经典名篇的修改/梁建华少出些“精神垃圾”吧——说说某些领导“出书”热/步青《大武生》:缺少灵魂的考量/子成传统价值:纯粹与崩溃/赵静芳成也粉丝,败也粉丝/关鑫新批评第九期2011年10月20日《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李建军嚼《玉米》谈细节及其它/黄惟群绝望的反抗——反汪晖论序/吴亮对《对语文教材经典名篇的修改》修改建议/白沙海MV《煎熬》的性政治和技术主义/孙曙中国式穿越剧“病灶”解剖/曾于里新批评第十期2011年11月3日我想要的“新批评”/陈冲谈谈李国文先生的文风/王仲明《乔布斯传》为啥翻译太烂/申源劝君莫再谈胡适/史飞翔历史不是阿Q头上的癞疮疤/王晴飞中国与奥斯卡:十年电影梦的反思/申振举证实在评论有理/王成荣

封面

《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第一卷.第2辑

书名:《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第一卷.第2辑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218

定价:¥25.0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5809398

PDF电子书大小:12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第一卷.第2辑》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