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家书法名帖 傅山
内容简介
[
古代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说从先祖结绳记事起,便有了文字的象形意义,也有着书法审美的萌芽。甲骨文是迄今能够发现的*早的书法形式与艺术,其后产生金文、石刻文、砖瓦文、帛文等,从比较质朴的象形文字,逐步发展出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行书、小草、大草等书法造型艺术。在历史的演变中,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由于中国文字的象形意义,书法也成为我国独有的造型艺术,历来为社会上层建筑及文人士子重视。从汉魏时期,众多士大夫阶层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奠定了书法艺术的理论与创作基础。如东汉梁鹄、崔瑗、蔡邕、杜度等,魏晋时期的钟繇、索靖、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皇象、陆机、卫瓘、卫恒、卫夫人、谢安、张芝等,隋唐时期智永和尚、薛稷、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李世民、钟绍京、国仝、欧阳通、裴休、徐浩、李邕、张旭、怀素、高闲、李贺等,两宋时期的杨凝式、苏轼、米芾、蔡襄、蔡京、赵佶、黄庭坚、薛绍彭、释梦英、赵构、陆游、张即之、赵孟坚等,元代赵孟頫、吴镇、倪瓒、鲜于枢、康里巎巎、邓文原、耶律楚材等,明清时期的宋克、宋璲、宋广、李东阳、吴宽、张弼、沈周、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王宠、张瑞图、徐渭、沈度、徐霖、解缙、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王铎、赵宦光、石涛、朱耷、傅山、邓石如、金农、郑板桥、黄易、粱同书、丁敬、吴大澂、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吴昌硕、赵之谦等,近代齐白石、林散之、李叔同、于右任、沈伊默、黄宾虹、溥儒等。可以说在中华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文字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书法艺术在文人士大夫及民众的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书法作为国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今天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是人们丰富精神生活的*,并成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传统课目。为弘扬我国书法艺术,我们从历史上众多书法家中,选取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书家,向读者展示他们*有代表性的创作,并从艺术上做出赏析,以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书家的创作内涵,领略不同时代的书风。
有别于一般此类读物,我们编排的这套书法读物开本精巧、版式灵活,展现书家更多的传世书迹,满足读者欣赏的需求。
]
作者简介
[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书法家和医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傅山出生于官宦世家,家学渊源,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好学不倦,且品性正值,少年即名声在外。崇祯十六年(1643年),受聘于三立书院讲学。不久,闯王李自成起义军、清军先后进发北京,明朝灭亡。为此他出家为道,身着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不仅如此,他还同桂王派来山西的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策划初定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五日在河南武安五汲镇起义,然而不慎泄密,宋谦被清军捕获又供出了傅山。傅山被捕后经受住严刑逼供,坚贞不屈。出狱后,反清之心不改。几经波折,返回太原,隐居于城郊僻壤,自谓『侨公』,寓意已无国无家,只是到处做客罢了。傅山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但随后由于鄙薄此二人的为人,转而对报国身死的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悉心学习,大字小字都以颜体面貌出现,而且在其中还加入更多古拙生涩的意味,形成别具特色的『傅山味颜体』。他的草书更是精彩,用笔以圆笔为主,特别注意笔画间粗细、浓淡、枯润、大小、刚柔等的对比,同时在章法上特别讲究,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正斜、伸缩、俯仰、避让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整篇的气势或如万马奔腾或如疾风骤雨一样令人惊心动魄、目眩神迷,堪称神品。除了书法实践外,傅山对书法理论也有极大贡献,他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是跨时代的经典,对书法乃至整个艺术领域都有着极为普遍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
封面
书名:中国历代名家书法名帖 傅山
作者:许裕长
页数:78
定价:¥25.0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48048718
PDF电子书大小:11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名家书法名帖 傅山》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