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破坏及灾后生态恢复建设对策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 ;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的基本态势 ; 地震重灾区灾后生态恢复重建中存在的问题 ; 灾后生态恢复重建的国际视角 ; 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重建的模式选择等。
]
作者简介
[
陈旭,男,46岁,四川省委党校教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四川省委党校“5·12”汶川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2005年参加中国和加拿大政府合作的“中加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多次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关的培训、考察和会议,发表数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论文。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又多次深入灾区进行调研,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开展资料收集和研究,对地震灾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
目录
**章 绪论一、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恢复建设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一)研究思路(二)主要观点第二章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的基本态势一、地震重灾区的范围及地形地貌(一)重灾区的行政区域范围(二)地震重灾区的主要地形地貌二、重灾区在地震前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一)经济情况(二)人民生活(三)基础设施建设(四)产业发展(五)对外贸易(六)教育和卫生发展三、地震前的生态环境态势(一)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二)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的基本情况四、地震后的生态环境受破坏状况(一)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二)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的破坏情况第三章 地震重灾区灾后生态恢复重建中存在的问题一、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重建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从重灾区生态修复相关规划看重建的系统性(二)从重灾区的自然条件看生态重建的复杂性(三)从重灾区生态恢复的周期看生态重建的艰巨性二、灾后重建重点的考虑与生态恢复目标之间存在偏差(一)生态恢复目标难以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核心目标(二)生态恢复目标的重点认识不统(三)重灾区政府更关注重建的短期目标三、重灾区经济建设发展与生态恢复重建相冲突问题(一)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二)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重建与灾区产业重建不协调(三)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重建与灾区住房重建不协调(四)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中部门间的协调问题(五)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中的政策问题第四章 灾后生态恢复重建的国际视角一、灾害重建的“生态系统模式”(一)自然灾害与减灾:生态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二)从“弱可持续性”到“强可持续性”(三)生态系统是灾害应对的“生态基础设施”(四)“生态系统模式”的框架与内容二、灾后重建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与机制(一)对灾后生态恢复的基本认识(二)灾害辨识与生态预警(三)灾后生态恢复重建的规划(四)住房重建的生态决策与实施(五)减灾和生态恢复重建可以利用的工具(六)生态补偿三、灾后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一)初步环境评价:巴基斯坦地震(二)多部门参与和绿色重建:佛罗里达飓风(三)生态重建与减灾战略的结合:印度古吉拉特地震(四)公园绿地系统的构建:1995年日本地震和1999年中国台湾地震(五)灾后植被恢复:中国台湾(六)产业形态的改变: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第五章 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重建的模式选择第六章 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实现途径第七章 促进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破坏及灾后生态恢复建设对策
作者:陈旭等著
页数:135
定价:¥45.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50416116
PDF电子书大小:8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破坏及灾后生态恢复建设对策》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