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理-(第二版)
节选
[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版)》: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期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每当危机爆发时,商品大量积压,商业停顿、物价猛跌;工厂减产、停工甚至倒闭,生产急剧下降;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现金奇缺,利率猛跌,股票市场行市暴跌;失业人数激增,实际工资下降。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陷入瘫痪和混乱状态。 每次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具体表现形式,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生产过剩是其共同的现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来说是过剩了,而不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消费者的绝对需求。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过剩的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早就潜伏着。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以后,随着买、卖在时空上的分离,就会发生买卖脱节,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货币充当支付手段以后,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务连锁关系,如果有几个债务人到期不能支付债务,就会造成连锁反应,引起整个债务关系的混乱,从而也蕴藏着危机的可能性。但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危机的可能性不会变成现实性。由于当时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价值,商品经济所占比重不大,生产规模和市场范围都很小,生产者对市场的状况及容量比较熟悉,因此,商品买卖脱节、支付关系破坏的现象即使发生,也是偶然的、局部的,不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带来大的震动。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随着资本主义各种内在矛盾的逐渐激化,这种危机的可能性才会变成现实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社会再生产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各个企业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必须加强企业的组织性,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资本主义私有制又把相互联系的社会大生产割裂开来,个别资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独自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只是在个别企业内部有组织,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不是这种商品生产多了,就是那种生产少了,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所要求的各种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遭到这样那样的破坏。生产部门比例关系破坏造成的后果是结构的失衡,即某些部门产品供大于求,某些部门产品供不应求,供求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使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遇到困难,这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其次,这一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一方面,资本家对利润的无限贪欲和迫于外部竞争的压力,必然要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在利润*大化的驱动下,又制约着劳动群众收入的相应增长。这就造成第二部类生产过剩,第二部类的生产过剩必然要影响到**部类的生产过剩,使社会产品卖不出去,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这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不断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所打断,这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重要特点。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一)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当这一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摆脱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经济恢复只能暂时缓解经济危机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再生产周期的阶段性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但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社会每时每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中。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才爆发一次,具有周期性特征。1825年率先在英国爆发了世界上**次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大约每隔十年爆发一次。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也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从上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这一时期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
]
本书特色
[
编写这本《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所以,本教材在理论体系的安排、主线的设置等方面都尊重《资本论》原著。
]
内容简介
[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版)》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系列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商品与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版)》适合各个高等学校,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共同基础理论课教学之用,也适合各级经济与管理类干部和继续教育以及自学之用。
]
目录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六、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阅读与思考 本章小结**章 商品与货币 **节 商品 一、商品与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四、商品的价值量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第二节 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货币流通规律 第三节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阅读与思考1 阅读与思考2 本章小结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 二、价值增殖过程 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四、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四、剩余价值规律一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三、资本主义工资变动的趋势 阅读与思考 本章小结第三章 资本积累 **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三、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二、相对过剩人口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原始积累 二、资本积累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第八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政治经济学的理-(第二版)
作者:李清娥
页数:216
定价:¥28.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50417793
PDF电子书大小:1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的理-(第二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